第30章 舌上龙泉(1/7)
上回书说到,那勾当皇城司公事殿上狂怼了那兵部尚书,官家意识看的一个痛快。
倒不是这文青喜欢看人吵架,实则这捕风捉影“风闻言事”做事的一个恼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不可斩言官”的太祖“誓碑”有没有咱们姑且不说,反正直到现在也没什么实际的证据作为支撑。
不过太祖确有:“尝读《尧典》,叹曰:‘尧、舜之世,四凶之罪,止从投窜,何近代宪网之密耶”之言。
北宋各个官家治国,且不似五代的君主,动辄以杀戮作为解决政治矛盾的手段。那样基本上就沦落为大臣们除掉自己政敌的一个工具。
“大臣、言官”犯罪,顶了天,最多是贬官、窜远恶州军而已。
不过,有时候烦一个人烦到了绝望,当官家的也想杀人。实在是官员“亲党胶固、互相援手”,当皇帝的也是一个老虎吃刺猬,难以将获罪者处死。
结党,倒不是仅仅是为了营私,且有保命的功能。
所以才有了北宋的党争。但是争归争,也不会轻易去置对方于死地。
然这种“互不以诛戮”默契在哲宗朝被打破。
元佑党人刘唐老言:“时事中变,上台当赤族其他执政,奉行者当枭首,从官当窜岭南。”开始,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绍圣四年,章惇、蔡卞等“起同文馆狱,将悉诛元佑旧臣”
这就是玩命了。
元符元年,章惇又议遣吕升卿、董必察访岭南,欲尽杀元佑流人。再次破局。这就使得北宋宰执大臣的制衡体制完全被破坏,台谏失去对大臣的制约能力。
而此番,兵部殿上参宋粲“冒领军功”,说白了也就是冲着宋正平去的。
那官家自然不会同意。况且,这事本就应该是兵部上报御史台、谏院,让他们进行处理。
怎的是兵部出首?再说了,兵部也不是能上表弹劾的部门,但是有这个职能的部门——台谏两院,却是缩在大殿的角落里静静地看戏。
这个就相当于警察对于犯罪嫌疑人进行证据收集,然后递交检察院,进行法庭公诉。是不是犯罪,也只能由法院进行裁决是一个道理。
而且,宋朝的兵部也不是一个执法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