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千年龙虎榜(2/3)
在文章方面苏轼是古文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位列唐宋八大家;在儒学方面与苏洵、苏辙创立的蜀学,是当时与荆公新学、二程洛学并列的三大学派;在书法方面是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的“宋四家”之一,存世的行书、楷书作品堪称无价之宝;在绘画领域苏轼擅长墨竹,是“士人画”概念的开创者。
苏轼任职杭州知州时,西湖非常破败,河水干涸长满杂草,于是四处询问解决办法,而这时好友章衡就建议他治理西湖,这才有了后来的“苏堤”。
除了我们熟知的杭州苏公堤,苏轼还分别在徐州、颍州(今安徽阜阳)、惠州(今广东惠阳)修堤数条,为当地的水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比之下,与苏轼既是兄弟又是“同学”的苏辙,在诗词歌赋上的成就就远不如自己的二哥,但在文章上则毫不逊色。
苏辙尤其擅长政论和史论,其代表作品如《六国论》在中学时代就没少折磨过我(需要全篇背诵啊),位列唐宋八大家可谓实至名归。
同时,苏辙与苏轼的政治观点大体类似,都是倾向于保守派,但反对全盘废除王安石变法,所以被视为骑墙派,经常在朝争中弄得里外不是人。
不过相比苏二哥,苏小弟更有政治头脑,善于把握人心和时机,更有娴熟的政治手腕,所以官运亨通。苏辙最终官至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累赠太师、魏国公,能把他二哥甩出八百里地。
而在嘉佑二年进士科中,像苏轼、苏辙这样兄弟同科中选的并非孤例。
类似的还有林希、林旦兄弟,王回、王向兄弟以及年纪一大把的黄湜、黄灏兄弟。当然最牛的还是南丰曾氏四兄弟(曾巩、曾布、曾牟、曾阜),不但搞出了同科四进士,还顺手捎带了个妹夫王无咎……
曾氏四兄弟中,官做得最好的当然是曾布。他作为王安石变法的主力干将,在哲宗朝担任过枢密使(国防部长),徽宗朝更是干上了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宰相。不过当官只是一时爽,要论及在后世的声望和地位,曾布远远比不上自己的兄长、人称南丰先生的曾巩。
曾巩的官运远不如曾布,是因为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治学和教育事业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