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返京复命(2/6)
的文化内涵,也为徐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商业贸易更是十分兴盛,徐州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五省通衢”的地位使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上千艘漕船往来穿梭,带来了各地的物产,也让徐州成为了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运河沿岸城镇的商业活动热闹非凡,市面上人头攒动,各地商人云集于此,一派繁荣景象。
徐州的手工业也在悄然发展,酿酒业颇为发达,在当时饮酒之风盛行的背景下,酒坊的生意格外红火。而编织业虽规模有限,但也能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所需。随着商业的繁荣,这些手工业产品开始向外销售,为徐州的经济发展增添了一份活力。
人口的增长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周边地区的人们纷纷涌入徐州,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发展的机会。他们的到来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劳动力,也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闲暇之时,徐州的人们会走出家门,去游览名胜古迹,参加文化活动。马市街的饣它汤远近闻名,每天都吸引着众多食客前来品尝。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汤,一边谈论着生活琐事,欢声笑语不断。
这时的徐州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繁荣,成为了运河古道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刘墉自抓捕了舒麟,心情便舒畅了许多,在扬州瘦西湖小金山关帝殿院内西北处,一时兴起就挥毫写下了北宋范仲淹的《道服赞》碑刻: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虚白之室,可以居处。华胥之庭,可以步武。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于祖。”
在大运河的船上,刘墉吟诵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日来到这徐州,看到这徐州繁荣景象,刘墉忍不住又吟诵了《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