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家国情怀(2/7)
纪晓岚这时候嘬了两口他那长长的烟袋锅,忍不住开了口:“陛下,微臣觉得重教兴商也不能忽略。多培养些有才华的人,国家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把商业搞起来,大清各地的东西就能流通起来,老百姓的日子丰富了,国家的税收也增加了,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儿呀皇上!”
乾隆笑了:“纪昀说得在理,那怎么个重教法?又怎么个兴商法?”
纪晓岚回道:“陛下,在各地多开些学堂,请些好老师,让更多老百姓家的孩子有读书的机会。科举制度也得不断完善,选些正直又有本事的人。鼓励那些做生意的,让大清的物资都能活泛起来就行!”
乾隆听了微微点头说道:“纪昀所言甚是。诶,纪昀呐,你那烟袋锅怎么不冒烟了?”乾隆突然想起纪晓岚烟袋锅冒烟的事儿。
纪晓岚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回皇上,这是特制的烟袋锅,想抽烟就得让人帮忙点着。自己点,实在费劲,所以微臣这烟袋锅就不冒烟儿了。”
“谁给你出的这主意?”皇上好奇地问。
“刘墉刘大人出的!”纪晓岚又尴尬地笑了笑说。
“这法子不错,既能让你过烟瘾,又能让这大殿不被烟呛着。一举两得,一举两得呀!来人,让督造办在纪昀的烟袋杆上刻上‘乾隆御批’四个字,准许他上朝带着。”乾隆说道。
“嗻!”太监接过纪晓岚的烟袋杆去了督造办,没一会儿就打造好送了回来。
进士们本来看到乾隆紧张得要命,经过这么一闹腾,都放松了下来,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气氛变得热闹非凡。
而纪晓岚,也就这么得了个纪大烟袋的美名。
这次和纪晓岚一起考中进士的名人可不少。
姜炳璋,字石贞,号白岩,是二甲第十名进士。后来钻研经学,严守汉学家的法子,事事都追求真相,考据那叫一个严谨,写了《姜忠肃公祠堂志》《尊乡集》等书。
曹学闵,字孝如,号慕堂,山西汾阳人,后来官做到内阁侍读学士,宗人府丞。性格恬淡,当官清正谨慎,晚年喜欢研究性命之学,和纪晓岚关系最铁。
庄培因,本科状元,江南洋湖人,后来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王鸣盛,本科榜眼,江南嘉定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