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家国情怀(4/7)
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咱们两手准备,用打仗来促进招安。”
大理寺正卿尹继善站出来说:“陛下!康熙、雍正两朝都对准噶尔用过兵,咱们为啥不问问张廷玉老中堂,听听他有啥好办法?”
“对呀!干嘛不问问他老人家!”“是呀,他老人家肯定知道得多些!”“……”
“诸位大人!诸位大人!诸——位——大——人——!”刘墉在众人后面喊了起来:“大家别麻烦张老中堂了,他老人家今天丑时三刻已经走了!”
“刘墉!”乾隆听了立刻打断众人说道。“为啥不早点告诉朕?”
刘墉说道:“国事比私事重要,微臣想着早朝结束了再跟皇上您说。”
“老中堂可有遗言?”乾隆问。
“有一封遗书,要交给皇上!”刘墉答道。
“呈上来”乾隆说。
“遵旨”刘墉把张廷玉的遗书递了上去,由当值太监转给乾隆。
乾隆看完交给当值太监说道:“念给大家听听吧!”
太监接过遗书大声念道:张廷玉遗书。
吾皇陛下圣鉴:
臣历经三朝,承蒙圣上的恩典,一直被照顾着。如今老了,身体不行了,怕是活不了多久了,在这里跟您说几句心里话,表达我对您的愧疚和感激。
想起配享太庙的事儿,臣反反复复,实在是有失臣子的本分,罪过大了。陛下您宽宏大量,又有威严又仁慈,没有责怪我,臣真是感激得不知道说啥好。您的这份恩情,就算让我粉身碎骨,也报答不完。
从承蒙先皇的赏识开始,臣就一心为朝廷办事,从来不敢偷懒。在雍正朝的时候,设立了军机处,完善了奏章的制度,辅佐朝廷,一点都不敢马虎。有幸得到先帝的信任,交给我重要的任务,参与机密大事,能够尽心尽力。这都是靠着朝廷的福气,臣哪有什么本事,更不敢居功自傲。
可是到了晚年,脑子糊涂了,在礼仪这些事儿上出了不少错,没有完全领会您的意思,辜负了您的期望。每次想到这些,吃不好睡不好,后悔得不行。现在臣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回想过去,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希望能给您当个教训。
臣对朝廷的忠心,老天可以作证。希望陛下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