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刘墉奏本(3/6)
地问道:“因何续选刘统勋呀?”策楞连忙回答道:“刘统勋刘中堂,办事谨慎、认真、果断,上次非是刘大人之错,乃山高路远,消息闭塞,不能及时直达圣听所致。今日,奴才仍旧相信刘大人能够胜任此事,还望皇上三思!”乾隆听后,微微点头,看向刘统勋问道:“刘爱卿,上次是朕的过错,冤枉了爱卿。本次朕想听你之言,可否愿意?”刘统勋听后,撩衣跪倒,坚定地说:“臣,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乾隆大喜,说道:“好好好!那朕就封你为协办西北战事总督,前方战事所需人员、装备、粮草皆归你统一调配。”刘统勋再次叩首:“臣,谢主隆恩!”
却说纪晓岚在张廷玉府上忙活了好些日子,待诸事稍定,这才返回翰林院。这几日的经历让他对朝廷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有了更深的感触。
一日,纪晓岚在翰林院与刘墉一起整理典籍。刘墉神色凝重,压低了声音说道:“纪老弟,这几日我在朝中听闻了一些消息,令人忧心呐。”纪晓岚放下手中的书卷,一脸疑惑地看着刘墉:“刘兄,何事让刘兄如此慎重?”刘墉凑近纪晓岚,眉头紧皱:“有人暗中在粮草筹备上动手脚,妄图拖延出征的时日。”纪晓岚一惊,瞪大了双眼:“竟有此事?这可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何人如此大胆?不怕掉脑袋?”刘墉轻叹一声,目光中透着忧虑:“目前尚不明确,但此事若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啊。”纪晓岚沉思片刻,紧握拳头:“刘兄,此事是否需尽快禀报皇上?”刘墉点头,神色坚定:“我正有此意,但是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禀报皇上,是不是有点……,纪兄,要不你我一同面圣。”纪晓岚点头表示赞同。二人匆匆赶往皇宫,求见乾隆。
乾隆坐在御书房,听了二人的奏报,面色阴沉:“你们所奏之事,朕已知晓。朕绝不允许有人在这关键时刻坏我大事儿。刘墉,纪晓岚,朕命你二人暗中调查此事,务必查出个水落石出。”刘墉、纪晓岚跪地领旨:“臣等遵旨!”
离开御书房,刘墉和纪晓岚分头行动。刘墉悄悄深入户部,他以借阅典籍为由,进入了户部的藏书阁,实则暗中查阅账目。他仔仔细细地翻阅着一本本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眼睛紧紧地盯着账目上的每一笔收支,时而皱眉,时而沉思。而纪晓岚则在京城各处打听消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