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共同进京(3/6)
那几名作弊考生吓得面如土色,跪地求饶,他们的身体颤抖如秋叶,声音带着哭腔:“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我们一时糊涂,犯下大错,求大人开恩!”
刘墉大人毫不留情,他的目光坚定如铁:“按大清律,你们事态严重取应试资格,终身不得再参加科举。相关涉案官员,一律严惩!”
安徽巡抚和其他官员也纷纷表示支持刘墉大人的决定,他们深知维护科举公正的重要性,也深知刘墉的铁面无私。
此事一经传出,在安徽引起了轩然大波。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对刘墉大人的公正执法拍手称赞。
“刘墉大人真是清正廉洁,铁面无私啊!”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说道。
“是啊,有这样的官员,是我们安徽的福气!”一位年轻人附和道。
“那些作弊的人就该受到严惩,不能让他们坏了科举的风气!”一位书生义愤填膺地说道。
刘墉在这次事件后,更加坚定了整顿科举考场纪律的决心。他深知,只有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才能为朝廷选拔出真正的有用之才。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墉又制定了一系列更加严格的科举考试制度和防范作弊的措施。他要求在今后的考试中,加强对考场监考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他们进行品德和职责的教育,让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增加巡查的次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角落。同时对考生的身份进行更加严格的核实,确保每一个参加乡试的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学子。
在刘墉的努力下,安徽的科举考试环境逐渐变得清明,为朝廷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那些真正有才华、有学问、有品德的学子得以脱颖而出,为大清的繁荣和发展献出了一份力量。
而那些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功名的人,也在刘墉大人的威严下望而却步。他们深知,在刘墉大人的眼皮底下,任何作弊的行为都将无处遁形,受到严厉的惩处。
这一年的春天,对于安徽的科举来说,是一个转折点。曾经被阴霾笼罩的考场,如今迎来了公正的阳光。而刘墉的大名,也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安徽学子的心中,成为了他们追求学问、坚守正义的榜样。
时光飞逝,乾隆二十二年夏。刘墉接到了乾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