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国难纾忧(3/6)
承载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坛上,各种祭祀供品早已摆放整齐,牛羊猪三牲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五谷杂粮堆积如山,精美糕点色彩斑斓,一应俱全。乾隆帝站定,面向苍穹,那高大的身影在雾气中显得孤独而坚定。身后王公大臣们按品级依次站定,个个神情肃穆,不敢有丝毫杂念。
乾隆帝双手捧着玉璧,高高举过头顶,声音洪亮而虔诚,仿佛要穿透这厚重的雾气:“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今京城大雾弥漫,民生受困。朕以天子之身,祈愿天地神灵庇佑,驱散阴霾,还我百姓朗朗乾坤。”
说罢,他将玉璧轻轻放置在祭台上,随后跪地,行三跪九叩大礼。王公大臣们也随之整齐跪地,偌大的天坛,一时间只有众人叩拜的声音,那声音在雾气中回荡,似在向上天诉说着苦难和祈求。
接着,乾隆帝亲自点燃了柴堆,滚滚浓烟升腾而起,试图冲破那厚重的雾气。祭祀乐声响起,庄重而悠扬,仿佛是天地间的和声。舞者们身着华服,翩翩起舞,以庄重的舞姿向天地神灵致敬,那优美的动作,华丽的服饰,在雾气中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
乾隆帝在坛上站立良久,目光始终凝视着天空,仿佛在等待着神灵的回应。仪式结束后,他仍伫立片刻,才在众人簇拥下缓缓走下圜丘。
回宫途中,雾气似乎有了些许消散的迹象。乾隆帝坐在车辇中,目光坚定,心中默默祈祷这场大雾早日退去,还天下一个太平清明。
经过长达数十天的各种祭祀和祈求上天,这连日来的厚重大雾天气才渐渐散去,终于还给北方民众一个朗朗的晴空。
可是,当进入乾隆二十三年三月,一场大旱席卷南北方,数月来滴雨未下。大地干裂,仿佛被巨人撕开了无数道口子,池塘干涸,只剩下龟裂的池底。原本应是翠绿的北方麦田及南方稻田,如今只剩枯黄的禾茬在炽热的风中颤抖。
各地的奏章如雪片一样来到朝廷,乾隆看着这么多赈灾奏章,心情沉重,眉头紧锁,宛如两座山峰。于是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量对策。
太和殿内,乾隆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那深深的皱纹里写满了忧虑和不安,目光缓缓地扫视着殿下的文武百官。
“诸位爱卿,如今大旱肆虐,南北皆受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