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肃政江苏(4/6)
荒废学业,或只图虚名,而学官坐视不理,徒享俸禄,尸位素餐。
至于考试,本应公正严明,以甄别优劣。然今扬州之科场,舞弊之风盛行。有士子以贿买考官,获取试题者;有考官受赂,纵容夹带、传递者。此等行径,玷污科场,使真才实学者不得其位,而侥幸之徒反得进身。长此以往,我大清将何从得贤才而用之?
且府州县官于学政之事,多有敷衍。生监中滋事妄为者,本应严惩,以正学风。然府州县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或因顾及情面,或因惧怕权势,对滋事者从轻发落,甚至不加责罚。致使生监无所畏惧,愈加肆意妄为。讼棍蠹吏,亦趁机勾结,扰乱学政,从中谋取私利。此等乱象,实乃官场之痼疾,不可不除。
臣以为,欲革除学政官场之弊端,当从以下数端着手。其一,严选学官,务必选用德才兼备之人,使其能勤勉尽责,督率诸生向学。其二,重惩科场舞弊,对行贿受贿者、纵容舞弊者,皆施以重典,以儆效尤。其三,责令府州县官,凡遇生监滋事,务必依法严惩,不得姑息。如有玩忽职守者,亦当追究其责任。
臣深知,革除弊端,非一朝一夕之功,然若不及时行动,恐积重难返。伏望陛下圣明,洞察学政官场之弊,颁下谕旨,厉行整顿。如此,则学风可正,人才可兴,我大清可长治久安也。
臣不胜惶恐之至,谨具疏以闻。伏乞陛下睿鉴。
臣提督江苏学政刘墉叩上
数日后,京城皇宫内,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刘墉的奏章,微微点头。一旁的纪晓岚见状,恭敬地问:“皇上,可是有何事让您龙颜大悦?”
乾隆将奏章递给纪晓岚:“你看看,这是刘墉从江苏送来的。他不仅提出了整顿科场风气,还提出整治滋事生员,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官场弊病。”
纪晓岚看完奏章,抚着胡须赞叹道:“刘石庵此举实在难得!他一贯刚正,此次直击要害,可见对官场积弊深思熟虑。只是这直言难免触动部分官员利益。”
乾隆微微一笑:“朕要的就是这样知政体的臣子。如今官场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刘墉此举,正合朕意。传朕旨意,嘉奖刘墉,同时命江苏各级官员,按照刘墉的建议整顿官场!”
不久后,旨意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