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刘墉罪己(1/6)
上文书写到,刘墉在利令智昏的情况下一道奏章把阎大镛处斩了,这件事也给了乾隆一个契机。什么契机呢?那就是在乾隆王朝时期大兴文字狱。
乾隆收到刘墉关于阎大镛的奏章后,下旨在全国范围内严查关于攻击、抹黑大清王朝的任何诗词书画。一时间弄的人人不敢书、人人不敢写、人人不敢说。生怕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就会给自己或者整个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这也让朝中的一些鸡鸣狗盗之人有可乘之机,找借口寻机报复自己的政敌。
刘墉的心情便从此跌入谷底,大病一场。他深知从今起大清国的文人墨客,都会指责他昏聩无能、借题发挥,骂他是朝廷鹰犬错杀忠良。因此,刘墉精神萎靡、一病不起。
也就是这个时候,朝廷传来了又一次西北大捷的消息。
乌雅·兆惠将军率兵打败了阿睦尔撒纳,于乾隆二十四年年底,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经过长达一年多对新疆各民族的整合,使新疆地区完全纳入中国版图,彻底巩固了当时中国的西北边疆。
这一个大好消息,让刘墉心情有了一定的好转,病情好了许多,也能开始吃东西了,身体健康也逐渐地开始恢复。刘墉好起来之后,在江苏学政任上只做学问,不再关心地方政事。
尽管如此,也少不了江南文人墨客的口诛笔伐。尤其是和刘墉关系不错的郑板桥郑老爷子,专门找到了江阴当面指责刘墉。
这一日,刘墉正在书房中翻阅典籍,忽听得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刘墉,你给我出来!”郑板桥那熟悉的声音传来,带着几分愤怒。
刘墉听到心头一紧,无奈地叹了口气,和我们起身迎了出去。见到郑板桥,刘墉拱手道:“板桥先生,您这是……”
郑板桥怒目而视,喝道:“刘墉啊刘墉,你怎能做出这等糊涂事!那阎大镛何罪之有,竟被你一道奏章处斩,如今这文字狱更是搞得人心惶惶,你可对得起天下文人?”
刘墉满脸愧疚,低头说道:“先生,此事确是我之过错,我如今也是追悔莫及。”
郑板桥冷哼一声:“追悔?你可知你这一念之差,害了多少无辜之人?”
刘墉脸色苍白,声音颤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