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赦免刘墉(2/6)
的光芒。这片土地,因大清王朝一系列极具远见的举措,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了当时西北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政治与军事上,伊犁将军府的设立意义非凡。自乾隆二十七年起,伊犁将军统管天山南北十五个地区的驻防官兵,还兼管全疆行政事务,伊犁一跃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以惠远城为核心的伊犁九城,构建起了庞大坚实的军事防御体系。城中,满、蒙、汉等各族军队严阵以待,守护着这片疆土。就在这一年,额鲁特营右翼也正式设立,军队力量不断壮大。
经济领域同样一片繁荣。大清王朝大力推行屯田政策,无数军民挥汗如雨,开垦出超过一百二十万亩的农田。伊犁河谷的风貌就此改变,从传统的游牧经济逐渐迈向农耕经济,摇身一变成为新疆重要的农业产区。与此同时,商业贸易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的伊犁哈萨克绢马贸易日益兴旺,吸引着来自新疆各地乃至中亚的商人纷至沓来。街头巷尾,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在民族与文化方面,伊犁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满、蒙、汉、回回(维吾尔族)等各族移民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大家杂居一处,共同投身于伊犁的大开发。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氛围。惠远古城文庙便是这一融合的生动见证,佛、道、儒三教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
城镇建设上,伊犁也焕然一新。以惠远城为核心,一座座布局规整的城池拔地而起,这便是着名的伊犁九城,包括惠宁城、绥定城、广仁城等。这些城池城墙高耸,城门威严,街巷纵横交错,设施完备。它们不仅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更是当时新疆地区重要的城镇群落,彰显着伊犁的繁荣与昌盛。
没过几日,乾隆三十二年的边城风貌——迪化(乌鲁木齐),呈现在我们三人的眼前。迪化是新疆地区重要的战略要地。大清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统治,在这里大力推行屯田戍边政策。
城池的布局有着浓厚的军事色彩,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四周,城门处有兵丁日夜值守,警惕地注视着远方。城墙上的烽火台虽未燃起烽火,但却时刻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