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征缅战事(4/6)
在朝堂上为国家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在宫中,乾隆面色阴沉地坐在龙椅上,看着跪在下方的纪晓岚,开口道:“纪昀,你素日里鬼点子多,如今这缅甸之事,你可有什么想法?”纪晓岚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民心。明瑞将军牺牲,将士们悲痛万分,百姓们也人心惶惶。可先对明瑞将军厚加抚恤,以安军心。至于战事,臣建议先派使者前往缅甸,探探他们的虚实和意图,再做定夺。”
乾隆皱着眉头,沉思良久,缓缓说道:“你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朕咽不下这口气。缅甸竟敢如此欺我大清,若不狠狠教训,日后如何让四方蛮夷敬畏?”
此时,一旁的一位大臣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附议纪大人所言。先安抚国内,再徐徐图之。如今贸然进攻,我军尚未恢复元气,实在不宜再战。”其他几位大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乾隆心中烦闷,挥了挥手说:“此事容后再议,你们都退下吧。”
纪晓岚退朝回到修书处,将宫中的情况告诉了刘墉。刘墉听完后,微微皱眉说:“陛下心中的怒火一时半会儿难以平息,可这战争不是儿戏,一旦决策失误,后果不堪设想。”两人又商议了许久,却始终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刘墉回到家后设牌位,祭奠了明瑞将军。从此,脑袋里一直计划着征缅方案,光是写的征缅方案的纸,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朝堂上关于缅甸战事的争论从未停止。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而刘墉只能在修书处,焦急地关注着局势的发展,期待着这场危机能够早日化解,让大清重回安宁。
突一日,乾隆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想起了视察修书处。来到了修书处,一眼便看到了刘墉,于是就大喝一声:“刘墉!为何见了朕就跑?”
刘墉突然听到乾隆呼唤,吓了一跳,赶紧招呼大家跪迎乾隆大驾。修书处的官员们看到是乾隆前来,呼啦啦跪倒一大片,唱道:“臣等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说道:“都起来吧!刘墉,你跟朕过来!”
刘墉说了一声“遵旨”,就乖乖地跟着乾隆来到修书处主官办公之所。
乾隆在主官办公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