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再次重用(2/6)
多。公之言行,如明灯指引,激励微臣不断奋进。
愿公在天之灵,安息长眠。愿公庇佑我大清,国泰民安,昌盛繁荣。
尚飨!
祭文宣读完毕,傅恒傅中堂的家人皆声泪俱下,灵堂内哭声愈发悲戚。傅恒之子福康安,强忍着悲痛,上前跪在刘墉面前,声音哽咽:“刘大人,阿妈生前常提起您,说您刚正不阿,日后定能为朝廷社稷做出大贡献。他临终时给您留下一封信,让侄儿转送与您。”说罢,差人从书房拿出一封傅恒给刘墉的书信交给了刘墉。
刘墉拿着书信,望着福康安年轻悲切的面庞,心中五味杂陈,拍了拍他的肩:“福康安,你父亲是我敬重之人,往后若有难处,尽管开口。你亦当继承傅公遗志,为我大清尽力呀!”
从傅府出来,京城的街巷依旧热闹繁华,可刘墉却觉得一切都笼上了一层阴霾。他回到自己的府邸,坐在书房中,取出傅恒留给他的遗书,心情非常沉重。
这时,管家张成匆匆走进来,神色慌张:“老爷,宫里传来消息,皇上为傅中堂病逝悲痛万分,已下旨辍朝三日,追封傅中堂为一等忠勇公,配享太庙。”
刘墉长叹一声:“傅公一生,无愧于朝廷,无愧于百姓,这荣耀是他应得的。”
几日后,刘墉进宫面圣。乾清宫内,乾隆帝面容憔悴,眼中带着失去傅中堂的哀伤。见刘墉进来,乾隆帝摆了摆手,示意他免礼。
“刘墉,傅恒这一走,朕如断一臂。”乾隆帝的声音带着对傅恒的眷念。
刘墉心中一酸,跪地说道:“皇上节哀,傅中堂虽去,但他的功绩和教诲,臣等定当铭记于心,为朝廷效力,不负圣恩。”
乾隆帝微微点头:“你整顿江西盐驿道一事,朕已听说,做得很好。如今傅恒不在了,朝堂之上,朕更需要你们这些忠臣良将。”
刘墉叩首谢恩。从宫中出来,刘墉暗自思忖,傅恒的离世让朝堂局势微妙起来,往后行事,更要谨小慎微,为朝廷肃清吏治,为百姓谋福祉,绝不能辜负傅恒的期望和皇上的信任。
刘墉出了皇宫,便带着我和付钰去了和硕诚亲王府。见到诚亲王,只见他面容憔悴,身体状况看上去不太好,刘墉心情愈发沉重。回到刘府,想到父亲刘统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