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痛失中柱(2/6)
人的担忧中保护着刘墉,他拖着虚弱的身体,踏上了回京之路。
一路上,我们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而刘墉神情恍惚,常常望着车窗外发呆。我无论如何不能像他一样,我必须保持清醒,既要赶紧回家奔丧,又要保护刘墉的周全,不能再出半点意外。至于陕西之事,只能交给新来的按察使了。
经过多日奔波,终于回到京城。我和刘墉直奔家中。家中的灵堂早在内务府协助下布置妥当,灵堂设置得庄严肃穆,内外有众多内务府官吏在忙碌。
刘墉的一双儿女刘希鹏和妹妹、我的一双儿女刘泷和妹妹见到我们回来,立刻扑到我们跟前放声大哭。他们诉说着刘统勋在弥留之际对刘墉和我的思念与期待,但是终究没有等到我们回来见他最后一面。我和刘墉来到父亲灵柩前,扑倒在地放声大哭。
“父亲,孩儿不孝,未能在您身旁尽孝……”我和刘墉同时哭诉道。我们这一哭诉不要紧,母亲刘老夫人、单莹嫂子、勤格格、谢玲儿、张成夫妇、刘墉的一双儿女、我的一双儿女还有张成的两个儿子一下子又哭成一片。
前来吊唁的官员和亲友们纷纷安慰,我和刘墉却仿佛听不见一般,沉浸在悲痛之中,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付钰抹了把眼泪悄悄到我跟前说:“刘安!刘老大人已经仙逝,但是这一切必须进行下去,你们哥俩必须有一个清醒的。咱们绝不能在众多王公贵族面前失了礼数,不是吗?”
我听了之后心想也是,就附到刘墉耳边这么说了一通。刘墉慢慢地清醒过来,便和我一起接待前来吊唁的宾客。
正当我们迎接宾客之时,只听到“皇上驾到——!”这一声呼喊,所有人立刻跪拜迎接,只见乾隆在众人簇拥下进了刘府内。来到刘统勋灵柩之前,由太监点蜡焚香后,乾隆说道:“宣旨!”
只见宣旨官展开圣旨高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国家之隆,贤良辅弼为基;社稷之安,股肱大臣是赖。已故大学士刘统勋,器识宏深,才猷练达,秉性刚正,持躬清正。
自登仕籍,历事朕躬,久任封疆,多着懋绩。入赞纶扉,参预机务,殚精竭虑,无懈益虔。其于朝廷大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刚方之操,始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