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最后南巡(1/6)
乾隆四十九年一月末,金銮殿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雕梁画栋间,袅袅香烟升腾,却未能驱散那一丝压抑。乾隆皇帝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巍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面容却透着几分沉思。他那深邃的眼眸,如鹰隼般扫过殿下一众满朝文武,声音沉稳而有力,缓缓开口道:“朕有意进行第六次南巡,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这一句话,仿佛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在朝堂上激起千层浪。朝臣们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犹如一阵嗡嗡作响的蜂群。
刘墉站在群臣之中,他身形清瘦,一袭朝服笔挺,却眉头微皱,神色凝重。心中如同一架精密天平,快速权衡着此次南巡的利弊。他深知,南巡之举影响深远,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
这时,礼部尚书兼光禄大夫曹秀先稳步率先出列。他身形富态,脸上堆满了恭敬,双手高高举起笏板,躬身道:“皇上,南巡实乃圣明之举啊!我朝国力昌盛,南巡可彰显我朝之赫赫国威,让四方蛮夷闻风丧胆。再者,皇上亲临民间,能真切体察百姓疾苦,此乃万民之幸,社稷之福啊!”
然而,话音刚落,户部侍郎成书便面露难色,忧心忡忡地走出队列。他微微低头,额头上似有细密汗珠,小心翼翼地奏道:“皇上,前几次南巡,耗费着实巨大。虽说如今国库尚算充盈,可如此频繁且大规模的南巡,恐会对百姓赋税造成影响。百姓乃我朝根基,若赋税过重,恐生民怨,还望皇上三思啊!”
成书的话音未落,和珅出班质问道:“成侍郎!如今我大清国力昌盛,难道皇上想出去走走看看的一点银子都拿不出吗?”
成书一看自己的顶头上司和珅说了话,便不敢再说什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不再言语。
乾隆皇帝听到和珅与成书的对话,目光凛冽,带着几分审视,投向了刘墉,说道:“刘爱卿,你向来见解独到,意下如何?”
刘墉听闻,心中一颤,整了整身上朝服,迈着不疾不徐的步伐出列。他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而后抬起头,目光坦然与乾隆对视,从容说道:“皇上,南巡之举,若能借此契机整顿吏治,深入了解民间疾苦,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此次南巡,务必注重节俭,切不可铺张浪费。否则,不但会加重百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