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千叟盛宴(1/6)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一,紫禁城太和殿内,香烟袅袅,烛火通明。金龙盘绕的朱红色大柱之间,满朝文武身着朝服,依次排列,神色庄重。乾隆皇帝高坐龙椅,目光温和地俯瞰着众人。
七十四岁的乾隆皇帝微微抬手,打破了殿内的寂静:“朕如今登基已五十载,今日欲以庆典之仪,与天下同欢。朕意,当对各方臣民予以赏赐,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地说道:“皇上圣明!此乃盛世之典,颁诏天下,赏赐臣民,实乃彰显皇恩浩荡之举,必能让四海归心,万民称颂。”
户部尚书却面露难色,出班上前奏道:“皇上,赏赐虽为美事,但需耗费大量钱财物资。如今国库虽充盈,然各项开支亦多,还望皇上三思,权衡利弊。”
乾隆皇帝微微皱眉,目光转向刘墉:“刘爱卿,你意下如何?”
六十五岁的刘墉整了整朝服,从容出列:“皇上,臣以为,此次庆典赏赐,意义非凡。五世同堂,乃人伦之盛景,赏赐此类家庭,可弘扬孝道,敦化民风;年过六十的王妃命妇,为皇室与贵胄之表率,恩赏她们,尽显皇上尊崇之意;八旗兵丁,乃我朝之根基,犒赏他们,可激励士气;军民为国家之本,赏赐能让百姓感怀皇恩。至于对各省儒学、国子监贡监生、文武官员的恩赏,能鼓舞士气,激励人才。”
刘墉稍作停顿,继续说道:“而军流以下人犯减等发落,体现皇上的仁慈宽厚,可安抚人心。要求照顾养济院鳏寡孤独及残疾无罪之人,更是彰显皇上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如此,天下百姓皆沐浴皇恩,必能更加拥护朝廷。至于钱财物资,可合理调配,以最小的花费,获最大的效益。”
乾隆皇帝微微点头,面露欣慰:“刘爱卿所言,深合朕意。”
这时,刑部尚书上前奏道:“皇上,军流以下人犯减等发落,虽显仁慈,但恐有不法之徒趁机钻营,扰乱地方治安。”
乾隆皇帝思索片刻,说道:“刑部需严格审核,确保减等之人确有悔改之意,且不会对地方治安造成危害。”众臣纷纷称是。
接着,吏部尚书出列:“皇上,对文武官员的恩赏,需有明确标准,以免滋生不公。”
乾隆皇帝颔首:“吏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