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刘墉受屈(4/6)
的人,趁机煽风点火,使得关于刘墉治水不力的流言甚嚣尘上。
刘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没有慌乱。他深知,此时最重要的是查明堤坝坍塌的原因,以正视听。刘墉立刻召集工程负责人和当地的河道主事,对塌方的堤坝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负责堤坝施工的一个包工头为了谋取私利,私自减少了建筑材料的用量,导致堤坝的质量不过关,最终发生塌方。刘墉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他当即下令将这个包工头缉拿归案,并在当地公开审理此案。
公审之日,百姓们纷纷前来围观。刘墉坐在审判台上,神色威严。他详细地向百姓们讲述了堤坝塌方的原因,以及这个包工头的恶劣行径。百姓们听后,纷纷对包工头的行为表示愤怒,同时也对刘墉的公正执法表示钦佩。
刘墉宣判道:“你身为工程负责人,本应尽心尽力,保障治水工程的质量。却为了一己私利,偷工减料,导致堤坝塌方,害死两条人命。此等恶行,天理难容。今判你斩首示众,以儆效尤!”随着刘墉的一声令下,包工头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此事过后,关于刘墉治水不力的流言不攻自破。百姓们对刘墉的信任再度恢复,治水工程也得以继续顺利进行。
在刘墉的努力下,江南的水患逐渐得到了控制。河道疏通后,洪水顺利流入大海,水位也逐渐下降。原本被洪水淹没的农田开始露出水面,百姓们看到了希望,纷纷投入到恢复生产的工作中。
然而,就在刘墉全力推进水利建设的时候,京城中却有人对他的行为产生了质疑。一些官员向乾隆上奏,说刘墉在江南治水,劳民伤财,修建的灌溉设施纯粹是为了自己的政绩,并无实际用途。
乾隆看到这些奏折后,心中不免有些疑虑。他对刘墉此次治水寄予了厚望,本希望他能尽快解决江南水患,恢复当地的繁荣。但如今却听到这样的言论,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刘墉的行为。
乾隆决定派一名官员前往江南,实地考察刘墉的治水工作。经过朝堂议论之后,阿桂推荐了现任闽浙总督的福康安就地监察刘墉的治水工程。
刘墉在朝廷中一直以刚正不阿着称,而福康安也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