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刘墉被参(3/6)
重得多。
然而,刘墉还未来得及深入调查,御史祝德麟听闻此事后,出于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科举公正的执着维护,毅然决然地上书弹劾刘墉。祝德麟,这位刚正不阿的御史,平日里就对官场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此次听闻国子监的科举贿赂丑闻,他更是义愤填膺。在弹劾奏章中,他言辞犀利,直指刘墉身为兼理国子监事务的官员,却未能及时察觉并制止这等贿赂丑行,难辞其咎。
乾隆帝看到奏章后,龙颜大怒。科举之事,关乎国家根本,容不得丝毫马虎。他当即下令彻查此事,并对刘墉做出了严厉的处分。刘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心中虽满是委屈,但他深知自己身为朝廷官员,肩负着维护科举公正的重任。如今出了这般丑闻,自己确实有着不可推卸的失察之责。他没有丝毫辩解,而是暗暗发誓,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给朝廷和天下学子一个公正的交代。一场围绕科举公正的激烈较量,就此拉开了帷幕,而刘墉,也将在这场风暴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刘墉回到府邸,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盛开的春花,却无心欣赏。他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首先,他要找到那些可能知晓内幕的学子。但这件事谈何容易,学子们都惧怕被牵连,大多选择明哲保身。刘墉决定从最信任的几位幕僚入手,让他们暗中去和国子监的学子们接触,以温和的方式询问,打消他们的顾虑。
与此同时,祝德麟也在为进一步彻查此事而忙碌着。他深知,此次事件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关系网。祝德麟一方面收集着各方的线索,另一方面密切关注着刘墉的行动。他对刘墉并无私人恩怨,只是希望能通过此次事件,彻底整顿科举的风气。
而在陈默堂这边,他开始坐立不安。虽然表面上还强装镇定,可内心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担心那些收了钱的考生会因为害怕而泄露秘密,于是派人暗中威胁那些考生,警告他们若是敢吐露半个字,后果将不堪设想。
连璟自从送了礼之后,每日都提心吊胆。他本以为买通了堂官就能高枕无忧,可如今看到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心中后悔不已。他想去找陈默堂退钱,可又怕遭到报复。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陈默堂派来的人找到了他,恶狠狠地警告他不许乱说。连璟吓得脸色苍白,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