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朝堂锄奸(4/6)
朕将你降职留用,罚俸三年!”
和珅赶紧磕头谢恩:“奴才谢皇上隆恩,吾皇陛下万岁,万万岁!”
此旨一下,朝堂上一片哗然。清流派官员们心中大快,纷纷称赞乾隆圣明。而和珅的党羽们则人人自危,不敢出声。
汪中值听到判决,如遭雷击,瘫倒在地,被侍卫拖出了朝堂。和珅则揣着惴惴之心,心中恼悔不已。
经此一役,朝堂风气为之一振。钱沣因查案有功,受到乾隆的嘉奖。而永璘、王杰、刘墉等人,也因在这场斗争中坚守正义,赢得了满朝文武的敬重。
此后,乾隆更加重视朝廷的廉政建设,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也越发严格。清流派官员们在朝堂上的地位逐渐稳固,他们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为朝廷的稳定和发展尽心尽力。
然而,和珅虽被降职,但他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一些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试图寻找机会东山再起。而朝堂之上,清正与贪腐的较量,也从未真正停止……
在汪中值被处斩后的日子里,京城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传颂着钱沣等人的事迹,对朝廷的公正执法充满了信心。
但对于朝廷内部而言,这场风波带来的影响远未结束。和珅被贬,使得朝中权力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原本依附于和珅的官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试图脱离和珅掌控形成新的派别——中间派,说穿了就是谁也不得罪。而清流派官员们则深知,他们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必须时刻警惕贪腐之风的再次抬头。
王杰、刘墉等人经常聚在一起,商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朝廷的监察制度,防止类似的贪污事件再次发生。他们向乾隆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强对官员的定期考核、拓宽百姓的举报渠道、加大对贪污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等。乾隆对这些建议十分重视,一一采纳,并下令相关部门尽快落实。
钱沣在经历此次事件后,声名远扬。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兢兢业业地为朝廷效力。他深知,官场黑暗,贪污腐败现象难以根除,自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为朝廷的清正廉洁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一波刚停、一波又起。陕甘总督勒保上书,称甘肃由于今年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