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英使觐见(1/6)
由于英印部队在廓尔克境内与大清军队一战而全军覆没之后,英印当局领略了大清军队的英勇无敌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从此之后,虽然经常有小摩擦,但是双方都会尽可能地进行克制,也再无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乾隆五十七年,在大英帝国首都伦敦白厅的英国外交部大楼内,气氛凝重而热烈。一群身着华丽制服、头戴精致假发的官员们正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橡木会议桌旁,激烈地讨论着关乎大英帝国这次因英印军队在廓尔克与大清的这次大战后,害怕大清国借此来没收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资产及今后与大清帝国贸易格局的重大计划,便决定派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前来神秘而古老的东方神秘大国——中国。
马戛尔尼勋爵,这位在外交与军事领域都颇有建树的贵族,曾在北美殖民地和印度等地任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深知此次出使大清责任重大,但内心的使命感与对荣誉的渴望让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挑战。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 ,随着一声令下,马戛尔尼率领着“狮子”号战舰、“印度斯坦”号商船缓缓驶离伦敦港口,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漫漫征程。
经过近九个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在乾隆五十八 年 五月,马戛尔尼使团的船只缓缓驶入中国的港口,岸边早已站满了好多观望的中国百姓。
马戛尔尼勋爵站在船头,望着眼前这片陌生而又充满神秘气息的土地,心中既兴奋又紧张,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将决定此次出使的成败。
很快,大清的官员登上了他们的船。马戛尔尼勋爵以西方的礼仪热情地迎接他们,并通过翻译表达了使团的来意以及对中国皇帝的敬意。中国官员们礼貌地回应着,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捉摸的矜持。
在与中国官员的初步沟通中,马戛尔尼勋爵得知,他们需要先前往天津,然后再由陆路前往北京觐见乾隆皇帝。
无奈之下他们又经过数日的航行,使团终于抵达天津。当他们踏上天津的土地时,受到了当地官员更为隆重的接待。但同时,马戛尔尼勋爵也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官方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接下来,使团从天津出发,一路浩浩荡荡向北京行进。然而,就在使团抵达北京城外的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