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英使觐见(2/6)
州时,一场围绕礼仪的风暴悄然来袭。
按照中国的传统,外国使节觐见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这对于自幼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秉持平等外交观念的马戛尔尼勋爵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清政府的礼部官员郑重地向马戛尔尼勋爵传达了这一要求。马戛尔尼勋爵听闻后,眉头紧锁,他通过翻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我们大英帝国,即使是对国王,也只是行单膝跪地、吻手之礼。三跪九叩之礼,有失我大英使节的尊严,我难以接受。”
礼部官员们听后面露不悦,他们向马戛尔尼勋爵反复强调这是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礼仪,是对皇帝至高无上权威的尊崇,任何外国使节都不能例外。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气氛也变得愈发紧张。
由于觐见礼仪之争陷入僵局,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城内。乾隆皇帝听闻后,心中也颇为不悦。但他念及大英帝国远渡重洋而来,且马戛尔尼使团携带了诸多珍贵礼物,经过朝堂商榷之后,刘墉、王杰、纪晓岚等人推举了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和珅出面斡旋此事。
和珅,这位在乾隆朝精通多种语言宠臣,向来以精明圆滑着称人物,变成了这次关于觐见礼仪谈判的主要官员。他亲自来到通州,会见马戛尔尼勋爵。和珅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试图以一种更为巧妙的方式解决这场纷争。
“马戛尔尼勋爵,我深知贵国与我国礼仪有所不同。但三跪九叩之礼,实乃我中华数千年之传统,关乎国家尊严与皇帝威严。此次陛下特命我前来,也是希望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损贵国尊严,又能让陛下感受到贵国的诚意。”和珅说道。
马戛尔尼勋爵对和珅的到来表示欢迎,也感受到了他的诚意。但在礼仪问题上,他依旧坚守底线:“和大人,我理解中国的传统,但在我国,平等外交是基本原则。若行三跪九叩之礼,回国后我无法向国王交代,也会被国人视为有损国家尊严。”
和珅沉思片刻后,提出了另一个方案:“勋爵,可否在觐见时,贵使团成员着本国服饰,行单膝跪地之礼,但需向陛下行九次,如此既能体现对陛下的敬重,又能保留贵国礼仪特色。”
马戛尔尼勋爵听闻后,心中有所动摇。他意识到,若继续僵持下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