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密折三奏(2/6)
新帝成长皆有不利。
陛下一生英明神武,选立嘉庆帝,足见陛下慧眼识珠。嘉庆帝仁孝宽厚,勤勉好学,心怀天下,实乃贤君之资。臣恳请陛下,不妨逐步将部分实权交付于嘉庆帝,让其参与更多军国大事的决策与处理。一来可使陛下得以稍息龙体,安享天伦;二来可让嘉庆帝在实践中历练,熟悉朝政,日后更好地肩负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陛下若担忧嘉庆帝初涉政务,经验不足,臣等一众老臣自当竭力辅佐,忠心耿耿,为新帝出谋划策,保驾护航。陛下只需在关键之处加以提点,定能确保朝政平稳过渡。
此乃臣肺腑之言,望陛下深思熟虑。臣刘墉诚惶诚恐,再次叩首,恭祝陛下圣体安康,万寿无疆。
乾隆看罢,心想:好你个刘墉,朕刚刚把位置传给颙琰,你这就急着让朕交权,你到底安的什么心?难道朕真的老到不能从政了吗?想罢,便把刘墉的密折放到一边,不再理会。
再说刘墉,送出第一道密折后,却未等来乾隆放权的旨意。刘墉心里不是滋味,又立刻开始书写第二道密折。密折写好后,刘墉却犹豫起来。他担心把乾隆逼急了会生事端,于是没有派人给乾隆送去。但又因嘉庆不能亲政而发愁,竟一病不起,从此也不上朝了。
乾隆、嘉庆在朝堂听政时没看到刘墉,便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奏明二帝,说刘墉病了,我已为他请了假。乾隆听后十分担心,下旨让刘镮之陪同二帝,跟着我一同到刘府探望刘墉。各位看官可能会问,刘墉病了,乾隆和嘉庆会前去探望一个臣子吗?
若您一直不间断阅读本小说,便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刘墉与乾隆一起长大,亲如兄弟;刘墉做过上书房总师傅,是嘉庆的老师,况且刘墉平时对嘉庆关爱有加。这二位皇帝于情于理都会前往探望刘墉。尤其刘墉年近八十,已是风烛残年,二位皇帝怎能不担心呢?
众人来到刘府,见到刘墉。刘镮之抢步上前,跪在刘墉跟前,关切地问道:“叔父大人,您病体如何,可请太医诊治?”
我走上前说道:“三哥!二位皇上前来探望您了,起来拜见皇上吧!”刘墉听闻二位皇帝前来探望,拼尽全力爬起来,给二位皇帝叩头请安。乾隆和嘉庆赶忙说道:“刘爱卿不必行礼,免了!免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