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辞官离职(1/6)
在这再次打击的情况下,我彻底对官场失去了信心。无论刘墉怎么样,我下定决心要辞官为民。于是,我把写好的辞官奏章,以及从我和刘墉二十来岁尚未成为官员时,第一次在山东协助刘统勋办案开始,刘墉如何失去亲生儿子、如何失去小嫂子翠红、如何出去游历大好河山、刘墉如何在老君山修道……一直到刘墉现在经历过的点点滴滴的所有记录整理好之后,让人用箱子装好,抬着来到了养心殿。
经过值日太监通禀之后,我跪在了嘉庆面前。嘉庆赶紧让人将我搀扶起来,赐了一把椅子让我坐下,问道:“刘爱卿,今日见朕何事呀?”
我掏出辞呈递了上去,说道:“陛下,老臣已经为官几十载,如今已年老体衰,难以保护皇上,也难以上阵厮杀。故此,老臣想辞官为民,也该安享晚年了!恳请陛下恩准!”
我说完,让人把箱子抬了进来,继续说道:“陛下!这是我和三哥刘墉从几十年前开始给乾隆爷办事儿的时候开始,到现在关于刘墉的所有记录,交给陛下。关于刘墉的是是非非,请陛下慢慢查看,也好让陛下对刘墉有所了解。”
嘉庆看着这些东西,突然想起了我拿到朝堂上的那些东西,问道:“刘爱卿,你怎么会一直记录刘墉的言行举止呢?是刘墉让你这么记录的么?”
我回答道:“非也!这是当年受和硕诚亲王胤秘老王爷所差,遵照他老人家的钧旨记录的!”
“什么?你受和硕诚亲王胤秘老王爷所差?这是怎么回事儿?”嘉庆惊奇地问道。
“和硕诚亲王胤秘老王爷,臣不必介绍太多。不过和硕诚亲王胤秘老王爷,还有一个职务,陛下未必知晓。那就是和硕诚亲王胤秘老王爷是乾隆爷手下秘密组织‘粘杆处’的总管。老王爷把我秘密委任成了留在刘墉身边的一个高级‘拜唐阿’,负责监督和记录刘墉的一言一行。小事儿不用上报,大事儿一定上报给王爷知晓,这就是我无论做了多大的官,都一直在刘墉身边的缘故!”我一五一十地给嘉庆娓娓道出了缘由。
嘉庆听后既惊奇又疑惑,惊奇的是嘉庆还不知道有“粘杆处”这么个机构,疑惑的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曾经被“粘杆处”的“拜唐阿”们监视,是否所有王宫贵族、文武大臣都被监视着。于是嘉庆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