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辞官离职(3/6)
养心殿,心中五味杂陈。几十载官场生涯,就此画上句号。回首过往,与刘墉一起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那些为了正义而战的日子,虽充满艰辛,却也无比充实。如今,我将回归平凡,关于刘墉的事迹,我会继续记录下去,将其改编为故事形式流传给后人,或许会被后人传颂……
自养心殿归来,我心中似有千般滋味缠绕。踏入刘府,熟悉的景致映入眼帘,却无端生出几分别样的情绪。刘墉正在书房中,见我进来,放下手中书卷,目光中带着询问。
我缓缓坐下,将今日面圣的经过,从呈上辞官奏章,到和盘托出记录刘墉之事的缘由,以及与嘉庆的一番对答,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刘墉静静听着,神色平静,可当我提到受和硕诚亲王胤秘所差,以“拜唐阿”身份记录他言行之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待我说完,刘墉轻轻叹了口气,感慨道:“这么多年,竟不知你还有这般使命在身。不过,你我相交,并非因这记录之事,而是真心相待,同为国事奔波。如今你决定辞官,我虽不舍,但也能理解。”
我看着刘墉,心中满是感激地说道:“三哥,这么多年,能与你并肩,实乃我之幸事。如今我虽离开官场,还留在你的身边,若有需要,我定不会置身事外。”
刘墉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欣慰:“你我之间,无需多言。只是,你告知皇上你那秘密身份,恐怕会引出一些波澜。”
我心中一凛,隐隐觉得刘墉话中有话,正欲追问,刘墉却话锋一转:“罢了,且看日后如何。如今朝堂局势复杂,皇上想必也有诸多考量。”
与此同时,养心殿内,嘉庆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凝重。面前桌上摆放着我呈交的关于刘墉的记录,可他的心思却不在此。“粘杆处”的存在,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他深知,“粘杆处”作为乾隆爷时期的秘密组织,其势力与影响不可小觑。如今虽不知这组织是否还在暗中运作,但那未知的监视感,让他心生不安。更让他忧虑的是朝堂之上的党争问题。
自登基以来,嘉庆便察觉到朝堂中各党派之间明争暗斗不断。和珅虽已倒台,但其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试图寻找机会卷土重来。而其他大臣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也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