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一半老辕,一半袁夫人(1/3)
袁绮绮将预备主办的三月初三上巳节游园活动告知孙权,届时将邀请江东的军官才俊们参加,女子太学里的一百多名适龄女学生也会出席。即便是未在此次活动之列的各家族男女,也可入场。
直至此时,孙权方才明白,原来这京口自正月以来热闹非凡的两个月里,那众多会歌舞、擅琴棋书画、容貌秀丽的年轻女子,绝无一是妻子为自己挑选的后宫美女。
他的爱妻并无此等心思。
如此,孙权尽释心中担忧,先前竟是白白忧虑了一场。而这也正符合袁绮绮那一半是镇江老辕、一半是袁夫人的独特气质。
袁绮绮心中所思并非个人的儿女私情。诚然,她温柔善良、有气节,具备女子应有的美好品质,但除此之外,她更有着广阔的胸怀和格局,怀有文人儒士忧国忧民的情怀。虽说她不像孙尚香那般武艺高强,也不像徐妙然能在紧急时刻率领几千人马与山越贼匪一战,但她心系百姓,时刻挂念着这一方百姓能否安居乐业。
果不其然,在孙权对袁绮绮有了这般正确认识之后,一日午后,袁绮绮前往文德殿为孙权送点心羹汤时,提及一事。
因时常前往京口的医馆与郎中们交流,袁绮绮得知当下最为棘手的几大病症:一是春秋两季的疟疾等流行病,即所谓的 “时疫”;二是军队中将士受伤后的跌打损伤、箭伤等伤口处理,往往需要用到北方华佗的 “刮骨疗伤” 之法,难度颇高;其三便是妇人产子。常言道 “妇人产子,如过鬼门关”,实属不假。最理想的情况自然是母子平安,但实际往往是母存胎死或子活母亡,郎中们对此亦是无奈叹息,皆言 “医者父母心”,做郎中的最盼望世间无病无灾,正所谓 “宁愿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病”。
于是,袁绮绮在京口的医馆学校里专门设立了一个 “产婆班”,从江东各地寻来那些略通接生之术或以此谋生的年长妇女,让她们学习药理知识,并向经验丰富的产婆学习接生技巧。
此事方兴未艾。
但袁绮绮深知,仅仅提高产婆的接生本领,尚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根源在于,当时许多女子成婚年龄过早,往往十三四岁便由父母定下婚事,嫁入婆家。与夫君相处不过一两年便有身孕、即将临盆,细细算来,年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