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要读书(5/6)
匠皇帝天启继位,朝政混乱,党争不断,熊廷弼因迫害被问斩。
此后,天启帝师孙承宗虽然想要恢复熊廷弼的辽东堡垒群,但彼时的大明已经丢了辽阳沈阳,战略极其被动,只能固守宁远,没有了打出去的能力。
等到了袁崇焕督辽,砍了皮岛毛文龙,后金彻底没有了后方掣肘,仅仅一个宁远根本无法对其入关产生威胁,于是才有崇祯元年的喜峰口入关,才有后面的蒙古叛降,实在是大明已经失去了对辽东的所有主动。
因此,这篇策论的主要就是讨论如果当年在平辽策上进行一些科技、经济上的小调整,能否取得更加理想效果的问题。陈吉发认为,对于熊廷弼的亲族,没有什么问题比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平辽策更能打动他们。
实际效果显而易见。
文章的遣词造句相对粗浅,但讨论的问题十分专业深入,熊广源一时间看入了迷,甚至好几次起身,从封尘已久的箱子里,查翻年轻时记载的好些个政论随笔。
竟然,许多当时觉得很难的问题,在这暴发户的策论中,都有极好的解决办法。
例如说,辽东屯田策,以辽人守辽土,的确是当时争议较大的策略。辽东苦寒,养不了那么多人,但人少了,又顶不住后金的兵锋,因此,朝廷在出钱补贴养人和将人撤回关内之间反复踌躇。
陈吉发认为,这其中的最大困难,来自于气候。而解决办法,就是想方设法提高苦寒之地的粮食产量,降低补给运送的成本。方法也有,比方说通过搭建温棚,引进玉米,这便是所谓的“奇技”;利用海运,从浙江、福建,甚至日本、安南采运补给,能够节省银两,这便是财政。
策论洋洋洒洒,逐条分析利弊,竟然写了二十多页。
熊广源看得入迷,等总算看完,长舒一口气,才发现月上中天。
“爹爹,该休息了。”
女儿已帮熊夫子打好洗脚水,铺好了床。
熊夫子早前受磋磨时丧了夫人,情深未曾续弦,也未纳妾,家里内务都由女儿熊韵芝操持。
“难得难得!”
熊广源抖开策论,放在桌上,感慨万分。又看见纸篓里那封拜帖,弯腰捡了起来。
江夏陈吉发,是块璞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