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奔赴南京(3/4)
是,他便花了几十文钱,隔了很远的距离找来三个不同的牙人,分别询问信息,最终雇了个黝黑干瘦的四十多岁牙人,后者带着陈吉发和王石头来到码头北侧的空置院落,租金每月五钱银子。
院子的东家是做运输生意的,专门帮人从码头运货到城里,这地方本就是货物周转站。如此,陈吉发将货物存在这里,下步也省下去再找人搬货的麻烦。一两银子,包了十天的仓储和运送,陈吉发觉得价钱合适,于是签了契书。
谈成了生意,那牙人很开心,一两银子的款项,他能抽一百文。
“客官往后还有什么要问的可以来找小的。”那干瘦的中年男人堆着笑道,“小的平时就在下关码头外面趴活,唤作老宋。若是您去时没见着,在码头外第九间茶棚坐坐,小的很快能回。上元、江宁两县小的都熟,土地货物,房屋奴婢,租赁买卖,都可以找小的。”
陈吉发觉得这老宋是个认真做牙人的,够专业够敬业。于是点点头。
“嗯,记下了。再有事还找你。”
老宋得了答复,乐呵呵走了,王石头帮陈吉发背着行李包袱,问道:
“公子何不干脆让他介绍个住的地方?”
“不急,先去客栈落脚,等弄清情况,再筹谋计算。”
从下关往东,便是应天府上元县,往南,便是应天府江宁县。南京有明朝的留都班底,同北京一样的六部配置,还有洪武起家时修的皇城。
大明二百八十年,作为陪都和南方经济文化中心,持续建设的南京城,到了明末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工商发达,文化昌盛,繁华奢靡,远甚江夏。
南京城南富北贵。
南边江宁县以工商业为主,码头、作坊、商铺,都集中在县城范围内。名满天下的秦淮盛景,就在江宁县东北,贡院之南,夫子庙附近。
北边上元县是王公贵族,陪都机构,应天府尹驻扎的地方,政治文化设施较多,商业设施较少,但因为亭台斗拱林立,显得庄严肃穆,看相比南边好不少。
上元县城东边是南京皇城,周围还有禁卫驻所,守备军营。
江宁、上元两县原先各有城墙,后来连成一体,拆除了两县中间城墙,修成南市大街,但还保留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