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奔赴南京(4/4)
门楼望台。两县之外,又修了道外城墙。
出了下关码头,先进外城,陈吉发带着石头,找了秦淮河上的船家,顺水而南,先去江宁。
船过西水关,查了路引凭证。门前的官兵十分谨慎恭敬,见了陈吉发的举人身份也无太多谄媚,只端正行礼,递回文书。
南京本就藏龙卧虎,加上明年初的春闱,南方各省的士子都要通过南京走运河进京。途经旧都,正好聚会访友。如今城中行走的外地年轻公子,十有二三是个赶考的举子。
陈吉发对科举其实没有那么上心,他真正上心的,还是他的生意。大明王朝走到如今地步,靠药石已经难于见效,必须刮骨疗毒,而要做那刮骨的尖刀,光靠中进士慢慢熬资历可不够。
既然是要做生意,那首先是要摸清楚人脉门路,至少要弄懂该拜的神,该躲的鬼。
船顺着秦淮河贯穿江宁县,河上所见,篷船彩舟接连橹接板,岸边瓦肆勾沿斗角,夹岸路上绫罗缤纷,嘈杂喧闹不绝于耳。
与江夏县内主要经营粮油米面,木器布匹,建材铁器等民生大宗商品不同,南京城的这些低端商品都在码头上交割,进入城内,满眼望去,都是茶叶丝绸、陶瓷铜器、金银珠玉、烟酒糖油等高档消费品。
城中也有弓、甲等武器作坊,均是官营。盐、铁、马等战略物资本也是官营,到了明末,因为官营效率太低,腐败丛生,改为民营专卖,官府发放货引。这些官营和专卖的货物都集中在县衙附近的大功坊。
陈吉发是个别有用心的,到长堤街下了船,先去马市,再去看了看弓箭、铁器,拐弯经过徐国公府,才去夫子庙附近,找了个看起来干净的客栈,每日一钱银子,先给了两天房钱。
此后两天,陈吉发便在秦淮河附近游逛,既是欣赏秦淮盛景,也把江宁县上上下下的事情打听了个大概。
明末南京,作为陪都留守,六部大臣多是党争失利,贬官至此来安享晚年的,因此少了些进取,多了些奢靡。加之江南本身繁华,就更是助长了奢靡风气,文人士子,无不以挥金如土,极尽风流为能事。加上如今北方战乱,大量富商南逃,更是给南京带来了畸形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