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烟熏(2/6)
面可能还有工事,具体情况还需实地勘察。
他们远远地观察了一番,没敢走得太近。因为炮楼设有瞭望口,一旦发现有人靠近,可能会引起敌人警觉。对方要么开枪射击,要么派人过来盘查,无论哪种情况,都十分棘手。
此时,梁红英身上还穿着日军军装。只要戴好帽子,再对脸部进行伪装,俨然就是一名鬼子军官。她心里又动了乔装混进去的念头。可转念一想,倘若小丁和小山已经被抓,身份很可能已经暴露,贸然进去,无疑是自投罗网。想到这儿,她彻底放弃了这个想法。
既然无法乔装进入,又该用什么办法呢?梁红英告诉同行的两人,不能着急,得先观察几天。于是,他们在一处易于隐藏的斜坡地带安顿下来。三个人不分昼夜地轮流观察,试图找出规律,再制定营救计划。
一个小伙子陪着梁红英,另一个则回家拿了些吃的东西。回来时,小伙子还抱来一卷草帘。这草帘在庄户人家常用来当门帘,冬天挂在门口,既保暖又美观。现在,它派上了新用场——晚上观察时趴在上面,能避免身体直接接触冰冷的地面。梁红英十分感激小伙子的细心。草帘可以隔绝凉意,人趴在上面,感觉丝丝温暖,远比趴在草地上舒服。
就这样,三个人轮流值班观察。梁红英发现,多数时候,炮楼周围不见人影。但每天中午,都会有一辆鬼子的车开出去,不知去向,直到傍晚才返回。与此同时,梁红英还注意到,炮楼后面停着一辆车,和他们之前的车十分相似。看到这辆车,她心里有了底,小山和小丁大概率就被关在这座炮楼里。
连续两天的观察,收获有限,除了日军车队有进有出,并未发现其他异常。梁红英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如何进入炮楼依然是个难题。鬼子防范严密,一时半会儿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但救人刻不容缓,容不得拖延。
这天,梁红英让另一个小伙子去取一张纸,打算绘制炮楼地形图。小伙子取回纸后,她便开始在上面描绘。突然,一阵风吹来,她没抓稳,纸被风吹向炮楼方向。好在纸上没画多少内容,就算被鬼子捡到,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与此同时,她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她记得小伙子提过,在药店里干活时,有一种麻醉药,当初自己就是被这种药迷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