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绥芬路的威胁(3/3)
人,原为明朝驻守辽东卫所的将领。
建奴崛起后,努尔哈赤对辽东地区展开攻势,喀克笃礼遂率部归降,被授予牛录额真之职,隶属镶黄旗。
1615年,后金在双城卫旧地设立“绥芬路”,喀克笃礼因熟悉边情被任命为总兵,负责招抚女真部众、巩固边疆。
不过他并未长期驻守绥芬路,而是随着后金的军事扩张,逐渐参与更重要的战役和军事行动。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后金对明朝的战争全面爆发。
喀克笃礼作为熟悉明军情况的降将,被调往辽沈战场,参与萨尔浒之战、辽阳之战、广宁之战等关键战役,因战功受到重用。
由于战事重心转向辽东,绥芬路的军事重要性下降,喀克笃礼的职责也随之转移。
总之,调查报告显示,喀克笃礼只是在1615年短暂担任过绥芬路总兵。
1616年后,努尔哈赤的目标是征服辽东,双城卫一带相对稳定,无需重兵驻防。
作为熟悉明军情况的降将,喀克笃礼在对明、对朝战争中作用更大,因此被调往前线。
他的主要军事生涯集中在辽东、辽西及朝鲜战场,最终成为后金的重要将领。
也就是说,当1616年李国助带人来占领海参崴时,喀克笃礼已不在双城卫。
何况双城卫的常驻兵力只有500到1000人,且多为当地归附后金的部族兵。
这些人本身就不是真心归附,即使发现了南海边地公司也未必会报告给后金。
在有重大军事行动时,后金边疆据点的兵力还有可能被临时抽调。
所以1616年后,与喀克笃礼一起被调往前线的还有部分双城卫的驻军。
总之,随着后金战略重心南移,该地驻军就被逐步调往辽东前线,兵力呈下降趋势。
报告显示,双城卫当前的驻军数量仅有两个牛录,也就是600人,正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