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永明镇,南海边地公司的外交身份(1/3)
李国助又低下头,继续往下看报告,后面是韩宗功对这两件事的看法。
韩宗功认为,广宁陷落以后,建奴已控制辽东大部,绥芬路成为后方,努尔哈赤将任命其他总兵管理。
为了确保边疆稳定,他强烈建议颜思齐趁现在尽快派兵攻占双城卫,把永明镇的领土扩张到兴凯湖平原去。
李国助对此是深以为然,而且作为穿越者,他还知道韩宗功不知道的事情。
那就是17世纪20年代,是建奴征讨东海女真的高峰期,
他上辈子看过的史料中,关于建奴征讨东海女真的记录十之八九都集中在这一时期。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时期孙承宗、袁可立、毛文龙配合的还算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熊廷弼提出的“三方布置”战略,使得后金被限制在辽东一隅,差不多整整十年都无法南下劫掠。
这对后金这样以劫掠为经济基础的奴隶制政权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再加上自然灾害、政策失误、战争消耗,及大明的经济封锁,导致17世纪20年代也成了后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
据《满文老档》记载,1625年,辽东大旱,粮食绝收,粮价暴涨至“一斗米值银八两”。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当年,饥荒持续,民间甚至出现“人食人”的记录,
粮价无具体数字,但显然已无法用银钱衡量。
朝鲜《李朝实录》也提供了旁证,其中记载朝鲜使者报告称,后金统治区“饥民遍野,饿殍载道”,粮食极度短缺,后金甚至向朝鲜索粮,但遭拒绝。
努尔哈赤的“计丁授田”政策失败,强行将汉人土地分配给女真贵族,导致汉人逃亡或反抗,农业生产体系瘫痪。
如1625年就爆发过“镇江起义”。
明朝关闭边市,断绝与后金的马市、木市贸易,使后金无法获得铁器、布匹、粮食等必需品。
毛文龙的东江镇,联合朝鲜和东海女真部落,切断后金与朝鲜的贸易通道,进一步加剧了后金的物资短缺。
后金与明朝在辽西长期对峙,拉锯战导致后金军费开支巨大,但未能获得新的资源补给。
为了突破封锁,走出经济困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