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死?太便宜倭国天皇!新科举开始,三杨名列前三甲(8/11)
他都一一道来,没有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喃喃自语道:“我大明果然是人才济济。”
当讲到倭国天皇跪在金陵城门前的情景时,朱元璋的眼神变得冷峻而又带着一丝赞许。
他微微点头,说道:“允熥这孩子对倭国天皇的处理非常的好。”
“这倭国多年来对我大明沿海侵扰不断,那些倭寇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直接杀了太便宜他。”
“就得让他一直跪着,为我大明死去的百姓赎罪!。”
朱元璋站起身来,望着金陵城的方向。
他的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武力,更在于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承以及在国际上的威严。
如今看到朱允熥治理下的大明呈现出这样的繁荣景象,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也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宋忠一旁静静地站着,不敢打扰朱元璋的思绪。
他知道朱元璋虽然已经假死,但对大明的关心从未减少。
每一个关于大明的消息都能牵动这位老者的心。
……
在那庄重的阅卷之所,黄观、解缙和夏元吉三人坐在堆满试卷的桌案前,开始仔细审阅科举的试卷。
黄观神情专注,他逐字逐句地阅读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精彩的论述。
解缙则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他那聪慧的眼睛里不时闪过惊叹的光芒。
夏元吉也沉浸其中,他从经济治理的角度去考量学子们对国家事务的见解。
当看到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的试卷时,他们三人都不禁为那满纸的才华所震惊。
黄观拿着杨士奇的试卷,忍不住赞叹道:“此子对出海与海外殖民地建设的见解独到且深刻。”
“从大明的地缘政治到海外资源的利用,分析得头头是道,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解缙也拿着杨荣的试卷,兴奋地说:“看这杨荣,从贸易经济的角度切入,若真能施行,必能为大明的海外贸易开拓新的局面。”
夏元吉看着杨溥的试卷,点头称赞:“杨溥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论述海外殖民地建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