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先礼后兵(2/4)
谏朱元璋收回成命,翰林学士刘三吾又一次变换立场,准备以\"劳民伤财\"的角度劝谏规劝,毕竟隋炀帝强征高句丽,使得国内局势动荡不堪,并最终沦为亡国之君的教训足以令每一位天子郑重对待。
\"说得好!\"出乎刘三吾的预料,听闻国库已是入不敷出,执政多年的朱元璋非但没有露出颓然之色,其神情反倒是肉眼可见的兴奋了许多,满是老茧的右手不自觉拍了拍身前御案上的奏本:\"这是咱让礼部替咱收集的,前宋和前元年间,日本倭国与其通商贸易的部分资料典籍。\"
\"诸位卿家可以看看,这日本不过是弹丸小国,疆域与我大明之间的差距犹如鸿沟,为何却能频频拿出数量不菲的白银进行贸易?\"
也许是怕乾清宫内的朝臣们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洪武皇帝朱元璋还不忘补充了一句:\"须知,日本倭国内部势力倾轧不断,这些与前宋和前元进行贸易的领主大名,仅仅是割据一方的寻常诸侯罢了,远不能代表整个日本。\"
经过近些时日的\"恶补\",他对于倭国的历史和内部情况也逐渐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知晓截止到几个月前,日本倭国都长期维持着\"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南北两地同时存在着一位\"有名无实\"的天皇,两个政权彼此间摩擦不断。
但即便如此,这南北两地的朝廷都能够拿出数量不菲的白银,与前元朝廷及其余海外国家进行贸易,采购战争所需的粮草物资以及\"军械盔甲\"。
不过因为历朝历代,中枢朝廷都将军械盔甲视为\"禁忌\"的缘故,日本倭国一直未能如愿自蒙元朝廷手中采购到真正应用于军中的甲胄兵刃,至多也就是些质量参差不齐的残次品。
但即便如此,这些\"残次品\"在质量上,也比倭国工匠自己打造的兵刃甲胄要强上许多。
\"什么?\"
\"竟有此事?\"
听闻日本倭国一直在与前宋和前元朝廷做生意,且规模远超想象,本是对其嗤之以鼻的朝臣们顿时哗然一片,随后也顾不得所谓的\"体面\",赶忙自身前内侍的手中接过朱元璋分发下来的史册典籍,并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来。
\"陛下,\"见状,翰林学士刘三吾不由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