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执行之我(2/28)
l 人格我的底层基础是由一种坚定的信念所组成,这种信念坚信其存在。怀疑、质疑与批判都可能损害其正常运行。
l 自我意识的具有唯心的特性,即一切被“我”认可的观念,在其主观世界中即被视为真实可靠可用的行动标准。
l “我”是一种“汇”,而信息体(非单纯信念,带有情感色彩)则是一种“源”。只有当“我”将精神坐标置于信息体的范畴之内,才能感知到其蕴含的信息。若能置于其中心质点,那便是一种深层的信念体验。
精神层面上,“我”的连续性(包括记忆、情感、欲望、执我向)是自我同一性的源泉。众多执行之我,只是信息处理的不同方向。例如,失去记忆即失去了过去的“我”,改变了执我向则可能改变人格与性格,从而影响现在的“我”;失去情感欲望则可能使人颓废或升华至更高境界。在此,自我同一性可用百分比来表示其完整性。只有主id的我,逻辑指向始终不变,指向人生全历程记忆链。
l
l 图 1. 能量人格图
l 图1 图解:
欲望能量层分为多个区域。其中,1-2表示身体驱动;3-4为禁区,即“无我”层(库控下层)。当个体的人格库时感知球触及这一区域时,可能会引发灵魂、人格、性格以及信念等方面的重塑。5-6代表自性区(库控上层),而7-10则为本能欲区,进一步细分的话,欲情一区位于7-26,欲情流则覆盖了从7到26的区间;11-18属于欲情二区,其中11-14为负能下区(情绪层,情欲媾和层),15-18为负能上区;19-22为中能区(欲情三区),23-26为欲情四区,其中23-24为正能区,25-26则为超能区(超我能量加强层)。时感知球在这些区域中的活动频率可能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时感知球内部包含自性层中的多个“我”,围绕着核心的选择我(真我)。各种用户度(如情绪度)被“无我”调用。接收视听等感官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情愫,再交由给瞬时记忆或被遗忘。对于形成的信念,有时也会反馈给“本我”。
0至05区间为存在驱动:
无我(无意识之我):位于利我存在点平行空间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