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我是谁?(2/13)
路,实现对世界六种基础关系的判断,包括对因果关系、利害关系、美丑关系、矛盾关系、时空关系、类别关系的判断。这种认知判断往往通过“是 - 否”“对 - 错”“好 - 坏”“美 - 丑”“利 - 弊”等作为判断标准。
人们口中的意识或灵魂,不过就是这四个层级信息反馈的产物。在科学实验中,科学家观察到即使是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也能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趋利避害的反应,这种简单的反馈机制正是意识的雏形。在研究蠕虫的神经系统后,科学家发现即使是简单的神经网络也能实现复杂的信息处理。而人类之所以比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细菌,也比其他的动物拥有更高级的意识,是因为我们的神经系统在漫长的进化和反馈迭代中形成了四层的反馈系统:一、感官知觉,感官信道的信息刺激形成的信息反馈;二、欲望预期,需求满足的反馈,欲望的根源是主体对于资源的诉求,是系统自平衡的需要;三、情感情绪,是主体欲望预期满足情况的一种反馈;四、思想认知,是对世界关系建立的一种神经反馈回路。
那么为什么意识非得从感官开始?这个问题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感官剥夺实验,实验发现当人被剥夺了外界刺激后会出现幻觉和意识混乱,这表明感知是维持意识稳定的重要因素,“缸中大脑”这个思想实验被真实的实验证伪,这恰恰证明意识是反馈闭环的产物,它像水一样流淌在反馈链条之中,当反馈链条中的输入层被拿走后,闭环被打破,意识就会出现错乱。通过脑机接口技术,科学家能够将大脑的信号转化为机器的指令,从而实现对外界设备的控制,这进一步证明了感知与意识的紧密联系。因此,意识不是一个容器的产物,而是生命的反馈之流。
那么你肯定还会问,为什么意识就可以从物质中产生?为什么一堆原子中可以涌现意识?其实宇宙中的一切都要应对熵增,从原子到生命体都在追求一种动态平衡。初级物质如原子分子只能对那些能带来平衡的资源产生简单反应,比如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分子间的化学键形成。生命体则通过信息反馈闭环实现了更高层级的自组织能力,细胞是最早的闭环系统,它能识别环境中的资源进行趋利避害反应。神经系统的出现让生命体有了更复杂的信息处理能力,大脑的进化最终催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