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35(2/6)
离了,这种操作和帝王的品行无关,是人之常情,谁让长安不是人家的嫡系呢。
可要是让长安也给东宫送金山银山的,她可不愿意。
送给太子妃,当娘的至少还会留给朱长春。
送给东宫,哪怕到时候留给朱长墉一分钱,长安都会被气到。
而朱长墉之所以持之以恒的给长安找事,除了他生母的原因外,还有和朱长春叫板的意思。
朱长春也曾说过,“不必在意这跳梁小丑,他总是看二叔给父亲找事,以为自己也有这能耐,且看着吧,他早晚会有清醒的那日。”
可这样自视甚高,脑子有病的人,是看不清形势的,朱长墉以为东宫给的偏爱,是他同皇太孙争宠的底气,殊不知,东宫在重重压力下,对他就像是解闷的爱宠一样,是来自高压下的消遣。
长安:“殿下能稳得住就好,我这里不用担心,长墉公子的手还伸不到博州。”
朱长春:“你家人的身边也放心,无论是二叔,还是长墉,都不会有伤害到他们的机会。”
当时的谈话犹在耳边,今时的状况也不意外。
先帝同徐皇后被葬于长陵后,东宫登基,定下年号“洪熙”,封太子妃张氏为皇后,立皇太孙朱长春为太子。
东宫曾监国十几年,对朝廷政事的处理烂熟于心,且也对朝政弊端了如指掌,即使为了稳住朝局而匆忙登基,他也在最短的时间里下了诸多命令。
废除了数次北征中摊派的苛捐杂税,恢复生息,且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并在宫内开设学堂书院,请诸多大家进宫授课。
与此同时,还下令赦免了建章时期的许多旧臣,允其从流放之地归乡,又执行宽刑平狱的政策,废除连坐酷刑。
在此之外,还取消了诸多烧钱的国策,比如叫停了郑大人的下西洋之行,即使朝中有诸多反对之声,郑大人依旧被安排了新的事务。
赦免旧臣,邀买人心,填补朝堂人才,改制内阁,这些都暂时同长安无关。
与她有关系的,是她被调回内宫,履行正五品的尚功局尚功职责,而接管青州府博州官窑的另有他人,是东宫潜邸时的内侍全满。
长安很爽快的交出了博州官窑的印信,又同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