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擂前磨砺,不惧权威压顶(3/7)
汤瑶的银步摇在夜风中轻轻作响,那声音如同天籁,又带着几分说不出的惆怅。少掉的那枚铃铛,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我砚台边,泛着幽光,像是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
汤瑶的指尖正搭在我砚台边的青铜镇纸上,月光如水,顺着她发间的银步摇流淌下来,将铃铛缺失处的那缕流苏染成了霜色。我忽然发现,她腕间的青玉镯在微微发烫,那温度竟与神秘空间里那本《汤氏鉴宝录》一模一样,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
“你看这海棠。” 汤瑶忽然拈起飘落的花瓣,她的指尖沾着夜露,在我掌心轻轻画了个古怪符号,“昨夜风雨摧折,今朝却酿成了胭脂色。” 我手心的纹路突然灼热起来,定睛一看,那个符号竟与箭矢上的磁石阵图完全吻合。
她转身时,发梢扫过我的鼻尖,带着松烟墨的苦涩。“高鉴宝师最爱在卯时三刻用龙须茶漱口,他腰间挂着的螭纹玉佩……” 窗外的打更声恰好在此刻响起,她突然握住我研墨的手,语气急促而又带着几分紧张,“其实最怕蜀锦裹着的鸡血石。”
我腕骨上的皮肤突然触到冰凉之物,低头一看,她将缺失的铃铛系在了我红绳上。铃铛内壁刻着的双鱼纹在烛火下泛着幽蓝的光,奇异的是,竟与秦师爷玉带钩上的暗纹首尾相接。神秘空间里的铜钱突然发出共鸣,震得我怀中的《金石考略》残页簌簌作响,仿佛在呼应着这奇妙的巧合。
“当年教我辨玉的师父常说……” 汤瑶的呼吸轻轻拂过我耳后的旧伤疤,那是三年前在黑市替她挡下毒镖留下的,“真正的鉴宝师,要能在碎瓷片里看见完整的窑火。” 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子时的梆子声还在街角回荡,余音袅袅。我盘腿坐在散发着霉味的稻草堆上,意识缓缓沉入神秘空间。那串开元通宝此刻悬在半空,组成一幅神秘的星图,铜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剥落,仿佛在进行一场神秘的蜕变。
当最后一枚铜钱变成金色时,书案上的《汤氏鉴宝录》突然自动展开,墨字如灵动的萤火虫,纷纷钻进我的眉心。“商周青铜觚的范线要摸逆纹…… 宋代官窑的冰裂纹要用舌尖试温度……” 陌生的知识如滚烫的蜜浆,源源不断地灌入脑海,我疼得攥紧身下的稻草,额头上满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