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隆武政权的覆灭(4/6)
从建宁进入江西的设想无法实现,他只能向南转移到延平,并打算从延平前往汀州,汀州毗邻江西赣州,此时赣州仍然控制在明军手中,但江西的形势已经是相当的严峻了。
1646年三月,清军攻占赣州西部的吉安,赣州岌岌可危。隆武帝命令各地明军火速增援赣州这一战略要地,从云南、广东、广西、湖广等各地增援的军队加上赣州的守军,赣州的防御力量大约有四万人左右。
六月八日,清军进抵赣州。虽然据守赣州的南明守军人数上并不少,但是南明军队派系林立,根本无法协同作战,南明将领中福建的郑芝龙、湖南的何腾蛟等人拥兵自重,对赣州之战态度消极,使得战局十分被动。
时局的巨变,使得郑成功通过科举博取功名的早年理想破灭,正是在隆武帝亲征的这段时间,郑成功也完成从文人到武将的转变。
隆武二年,正月,郑成功率领一支军队出大定关,这大约是郑成功第一次领军出征,后来由于郑彩不顾隆武帝的命令,将军队从杉关一带撤回,隆武帝只得命令郑成功收集郑彩军队中的逃兵,然后出分水关,为进军江西作准备。但不久后,郑成功的军事行动又有了更改,原来隆武帝想出福建进入江西,直接坐镇指挥对清兵的反击,但是由于江西前线吃紧,江西迎接隆武帝的军队迟迟未到,隆武帝只得调郑成功的军队作为护驾部队。
郑成功在抗清及拥护隆武帝等重大原则上,与郑芝龙态度完全相反,他身上充满一种使命感,可是他虽然是郑芝龙的长子,却没有多少兵权。隆武帝虽然对郑成功寄予很大的希望,把在永安、沙县一带招抚的山贼寇盗一万余人,归由郑成功节制,这样一来,郑成功所控制的兵力固然大大增加了,但是粮饷却成了大难题。
隆武帝不仅没有自己的军队,连兵饷也得仰仗郑芝龙。郑成功曾向隆武帝建议应当\"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这分建议合情合情,可是问题是,兵在哪呢?军饷在哪呢?武器在哪呢?隆武帝无奈的说道:“兵、饷、器三事,今日又有手敕,确托卿父子。兹览卿奏,言言硕画,朕读之感动,其总理中兴恢御兵、饷、器甲,统惟卿父子是赖。”
郑芝龙显然已经明白,隆武帝已经是穷途末路了,清军自从入关之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