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两翼出击(5/6)
令斩首示众,部属们大惊失色,在极力劝免后,两人还是被处于八十军棍的处罚,被打得皮开肉绽。
打人也要有理由啊,郑成功这才向高级官僚漏露了他的想法:“清朝岂无宿将,却派遣此乳臭小子,岂意在战耶?不过藉兵再逼我和耳。我若调回大军,被他识浅,所以并空思明以作疑兵之计。昔孔明城上操琴而退魏兵,此意岂异耶?谅他必有书来讲议一番,我随乘机迎之,彼自入吾彀中。”
郑成功判断,清军此番南下,并没有派出能征善战的宿将,而是以缺乏作战经验的达度为统帅,必定只是企图以军事威慑的手段迫使郑成功重新考虑接受清廷的招抚。
这个判断,基本上是成立的,从这点上看,郑成功无疑是个相当自信的人,然而自信有时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赋予人坚强的意志与绝不动摇的信心,另一方面又使人容易低估对手,并且难以接受他人的意见,所以也易流于刚愎自用。
事实证明了郑成功的推断,清军南下统帅达度确实并不急于用兵,他先给郑成功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在礼节上不太周全,因为直呼郑成功的姓名,所以郑成功拒绝回复。达度还派郑库纳前往白沙,会晤郑鸿逵,试图说服郑鸿逵归降。此时郑鸿逵已经瘫痪,他基本上将白沙交给了郑成功,郑成功督令冯澄世修筑的白沙城业已竣工,一座巍峨的城垒耸立于海边,并以援剿前镇守卫白沙城。郑鸿逵派部将黄昭、杨暄协助守卫白沙城。
十月,达度又给郑成功写了一封信,仍然力劝他归降。达度以前明大将祖大寿、洪承畴为例,说明清廷对降将的宽厚之心,并说道:“予审思之,公罪不大,若是投诚,自益加慰,皇上有何不容,尚念及尔此等事。公勿疑焉。”郑成功回复了一信,表明\"本图自匡汉鼎\"的立场,并对达度所说\"公勿疑焉\"表示置疑:“尊谕所谓信札,夫敕之不信,札于何有?且所谓信者,是何等交约乎?备劳而出,备劳而归,师行弗易,愿下执事实重图之。”
在老练与狡诈上,达度远非郑成功的对手。就在双方磨嘴皮子时,郑成功已经在南方的潮州与北方的舟山都取得胜利。迟钝的达度发现郑成功原来是施展空城计之时,郑成功已经在十月将其最精锐的戎旗镇从广东调回厦门,继而在十二月,洪旭的北征海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