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现场采访(4/8)
,退缩了,给罗天佑抛去无可奈何的眼神。
罗天佑向在座的一个个看过去,心想,“这些人都不是善主啊,真是耍猴儿不怕人多,看热闹不嫌事大。”深思片刻,说道,“好吧,刚做了一首……但能力有限,恐有负大家的厚望。”
刘记者兴致勃勃地说,“太好了,没想得您真做出来了,我们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听到您的新作了,大家说是不是?“
“是!“大家齐呼。
“请大家热烈鼓掌!“
啪啪啪……现场掌声响起一片,经久不绝,不少人巴掌都拍红了。
罗天佑清了清嗓子,念起了汪国真的《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现场的掌声更热烈了。好的诗歌就是这样,既然是不懂的人,也能感受到它的美,被它的意境所打动。
刘记者接着说,“小罗老师,您已经成为我国诗坛冉冉升起的新星,本人受杂志社领导委托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希望您继续支持我们。刚才听说您个人出资建村集体养鸡场,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据我们了解,您今年只有十五岁,十五岁的年纪就做出这般壮举,非常的了不起。请问是谁影响了您,您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罗天佑答道,“要说谁影响了我,我可以列出许多人,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们的罗成功……当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他经常教导我要做一个对集体、对社会有益的人。我爷爷奶奶去世早,当时年幼的父亲和叔叔孤苦伶仃、投亲无门,是纯朴善良的村里人敞开胸怀接纳了他们,才使得他们饥时有食、寒时有衣。“
刘记者道,“我们非常同情您父亲幼年时期的遭遇,您现在这样做,是为了报恩是吗?“
罗天佑点点头,应声答道,“您说得对,也不全对。我这样做,其实抱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报恩,其次是为了个人的理想……首先当然是报恩,大家当年扶倾济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