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1/2)
虽然没看到程时编的程序,但是听到这番话都能肯定他是个行家了。
可是据他所知,国内任何一个大学,现在还没有能力培养能精通机械和编程两个专业的学生。
因为就连c 语言也才刚引入高校,会教c语言的都没几个人。
程时:“我是自学的。”
李博士:“自学,用哪本教材?”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现在国内压根就没有c语言普及教材。
程时知道第一本教材也要明年才能出,成功避开了这个坑,回答说:“c 语言发明者之一丹尼斯里奇的那本,图书馆借的。”
李博士又说:“那你英语水平很好啊,这本书只有原文版的,没有翻译版的。”
程时有些头疼了,这么问下去,没完了。
孙敏之忙说:“我们来是想看你们做的高性能计算机。”
李博士:“我们最近的进展很慢,除了你们都知道的硬件和软件的限制之外。还有网速也让我们很头疼。”
孙敏之问:“这个网速有什么关系。”
李博士:“高性能计算机依赖多节点协同运算,国内的网络现在都是用电话线来传播,速度极其低。速度低导致节点间通信延迟时间长。就好像几个人一起干活,中间要商量,但是因为隔得远,得跑来跑去才能说上话。如果有自行车,那商量的速度肯定比步行快,干活的效率高。如果有汽车就更快。现在的情况就是,我们还在靠步行保持联络,漂亮国已经靠电话联络了。”
孙敏之:“就这一个限制吗?那把这几个单机的网线加强好了,不会被全国的网速限制。网线我帮你买。”
李博士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站在哪里抿嘴。
程时说:“李博士说的多点,不是研究所的多台机子协同运算,而是好比你在兰城一台计算机,我在向东市一台计算机,你表哥在穗城一台。我们三个协同运算。而且以后这种协同运算的点可能还不止三个。如果网络传输速度慢,单机能力高,我们靠单机来弥补。但是现在单机能力也不行。”
“还有,现在国外技术领先于咱们。那咱们想研究就要频繁的访问他们的数据库。那就需要通过国际长途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