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2/3)
字写着,谢崔大公子幼时救命之恩,既得恩情必相回报,玉佩已退回,万望珍重,赵晚晴敬上。
崔容时从信封中掏出玉佩,双手递给祖父。心中暗道,这赵晚晴竟与传闻大相径庭,单看字迹隽秀,如行云流水,当是心胸开阔之人。
崔太尉接过玉佩,坐回到太师椅上,运了一口气,缓缓说着:“也罢,这安郡王家女娃确是个好的,是我崔家负了她,以后若是有事,尔等必义不容辞。”
所有人均应下。
崔老夫人见丈夫已经松口,赶紧给儿媳妇使了个眼色。崔夫人见状立即擦干眼泪,扶起了长子和玉娘,复又侧立一旁。
见众人都起身了,崔老夫人清了清口说:“明日我便亲自去郡王府道谢,儿媳妇,你备好厚礼,万不能轻怠了县主。”
转头看向玉娘,“你也是良家姑娘,念你救过怀瑾,我崔家不是忘恩负义、抛妻弃子之辈,择个吉日便成亲吧。但有两点,你要答应,一是婚事不得大兴操办,毕竟不算光彩,摆一桌席面就好;二是你现有身孕,怀瑾去赴任,你还是留在汴京养胎吧,正好与你婆婆学习如何做一位贤妻良母。可应否?”
崔怀瑾和玉娘对视一眼,哪敢不应,立即起身拜谢。
其他琐碎杂事崔太尉也不想听了,随即摆了摆手,一脸疲惫的说道:“一应安排都听老夫人的,无事你们就都退下吧”。
崔夫人赶紧起身上前,搀扶着崔老夫人回屋。婆媳二人缓步走在抄手游廊上,崔老夫人话音低沉:“看那玉娘也不像是个坏的,但小门小户出身,你还是得带在身边仔细教导,如若品行不端,该怎么做也要心中有数。”
崔家是武将人家,男人们都是沙场上刀尖舔血挣来的军功,回到家自然是希望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她只是不想寒了长孙的心才妥协的。崔老夫人浸淫了后宅一辈子,什么阴私都见过,无论如何先把人娶进来,放在眼皮底下,以后的事走一步看一步。
崔夫人自然听的明白,婆婆虽然仁慈却不是软性子,点头应道:“媳妇心里清楚,我会安排几个细心的婆子、丫鬟跟在玉娘身边,该让他们小夫妻沉沉性子,待教养得当再去随任吧。”
崔老夫人拍了拍儿媳妇的手,“这些年理家管事辛苦你了,待孩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