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2/2)
放进校服裤袋里,钥匙上的金属扣与印章碰撞,发出清脆清越的声响。
三天后,洛市晚报登出一则新闻,标题为《幼儿园毕业晚会后现暖心一幕 萌娃捡瓶传递文明星火》。
在新闻的配图里,六一踮脚给老人盖节气印章的瞬间被永远定格,那画面美得让人窒息。
银冠流苏轻轻摇曳,与红泥印章在镜头里相互辉映,宛如传统与现代最深情、最动人的拥抱,象征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延续。
文末引用了谢晓珍的话:“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把孩子打扮成‘小古人’那般流于表面,而是让他们在看见拾荒者时,能从内心深处懂得弯腰帮助;在接过传统时,能积极主动地懂得伸手传承。”
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引发了无数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温婉转发了这个新闻到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写上,“一群将星星装在瓶子里的孩子,用他们的赤子之心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也应住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尊老爱幼,礼义仁善也是华国人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文化只有在生活的点滴里生根发芽,才能让文明之花处处盛放。
网络上,晚会视频的播放量如火箭般迅速突破千万,可最让网友们感动落泪的,是某个家长拍到的远景画面:当所有瓶子都已装好,老人即将离去之时,六一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小手迅速伸进兜里,掏出一颗水果糖,然后毫不犹豫地追着老人的三轮车跑了好远。
糖纸在夏风中肆意翻飞,恰似一只努力追逐明天的蝴蝶,充满了灵动与希望。
那小小的身影,蕴含着大大的善良与温暖,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后来有人说,六一是将星星系在裙子上的人,也是让传统住进生活的人。
只是此时,谁也没想到,这小小的人儿饱含着巨大的能量,后来会牵着一匹小白马,踏遍祖国山川河海,成为了华夏文化传承的第一人,用她的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许多关于爱与传承的感人故事,她脱离了父母的光环,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文化的灯塔,闻名于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