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理论考试出圈(2/3)
三月二十五号,正忙碌于工作的我接到一通电话,原来是文化站厨师比赛组委会通知我,参加下午两点在文化馆举行的赛前理论培训,对方还贴心地提醒各位参赛选手合理规划时间。其实报名之际就已被告知此事,组委会此番再次通知,足见对活动的重视程度。
这培训时间安排得颇为巧妙,太早的话,各位大厨都还在厨房为食客们烹制佳肴,脱不开身;太迟又会影响大家晚上正常上班。我怕耽误工作,特意向厨师长请假。厨师长笑着说:“大山,一般参加理论培训就一个小时,误不了上班,即便稍有延误也没多久,不过四月一日比赛那天,我给你安排一天假期。”后来我才知晓,厨师长经验丰富可不止于此,他竟然还是此次比赛的评委之一,只是为人低调,从不张扬。
果如厨师长所言,到了文化馆,领了一份复习资料,工作人员还着重告知大家,由于参赛人数远超预期,理论考试规则有了调整,考试内容 80出自复习资料,并且要通过这场理论考试刷掉一半人员,希望大家务必上心。消息一出,现场顿时炸开了锅。一些年纪偏大或是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的选手当场便打了退堂鼓,毕竟理论知识在考核中占比 30,即便吃透资料拿满分,也还有 20的差距难以弥补。大多数人本就抱着尝试的心态参赛,况且一等奖仅有一个,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六名,优秀奖十名,想获奖谈何容易。再者,大部分参赛选手都手握四级和五级厨师证书,仅有厨工证书的人,原指望能侥幸获得初级厨师证,见此难度,想想后续三天得埋头苦读复习,即便过了理论考核,比赛当天还得请假,实在不划算,便也放弃了。
其实,像这般因眼前小利就轻言放弃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却忘了,即便无法获奖,参与其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对自身厨艺水平的提升也是大有益处的,我心里默默将这种行为称作“短视行为”。
而在培训期间短暂的接触交流里,我留意到三个人,极有可能是我在厨艺比赛中的劲敌。
先说陈志徽,听闻他从业近三十年,是粤菜烹饪界实打实的行家。在传统粤菜技法的研习上,他浸淫多年,造诣非凡。培训休息时,众人围坐交流,谈及经典粤菜的烹制要点,他总能信手拈来,从食材的精细挑选,到火候的微妙把控,再到调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