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刘秉忠、姚枢等人的劝说下,特免杀掠。他命姚枢裂帛为旗,上写“止杀”,分头号令各街巷,使一城军民安定。姚枢还搜集了大理的图书档册。同时,忽必烈令大将也古领兵追击大理残部,擒杀高泰祥于姚州。[88]元宪宗四年(1254年)初,忽必烈班师北还,留兀良合台戍守云南,又以刘时中为宣抚使,抚治云南。[88]同年秋,段兴智投降,大理灭亡。[10]远征大理的成功,展示了忽必烈的军事征服才能,有助于他在后来的汗位争夺中赢得相当的蒙古诸王贵族的拥戴。忽必烈本人亦对大理之行极为重视,直到二十余年后仍能记忆,并将此役比于成吉思汗的班朱尼河盟誓。[88]兄弟失和忽必烈在辖地实行“新政”,成效颇着,很得中原人心,但不免侵害了惯于肆意征索的贵族们的利益。加之其藩府势力日益壮大,必然引起蒙哥的疑忌,一些贵族、大臣们又不断进谗,使蒙哥与忽必烈之间在汉地政策和权益上的矛盾日深,最终爆发。[111]元宪宗七年(1257年),蒙哥命陕西行省大必阇赤阿蓝答儿等在关中设钩考局,查核京兆、河南财赋。阿蓝答儿等从河南经略司、京兆宣抚司的官员中,罗织一百余条罪状,旨在除灭忽必烈所信用的官员,削弱他的势力。忽必烈采用姚枢建议,送家口前往和林,作为人质,自己则于十二月亲自在也可迭烈孙之地入觐蒙哥。蒙哥看到皇弟遵旨而来,开始转怒为喜。朝会之后,蒙哥两次亲自为忽必烈斟酒,忽必烈则拜退如礼,兄弟二人相对泫然而涕下。蒙哥汗竟不让忽必烈禀白情况,就下令停止钩考,但仍尽罢其所设置的行部、安抚、经略、宣抚、都漕诸司,迫使他交出了邢州、河南、陕西三地区的权力。[75][98][111]孔府旧藏元世祖忽必烈像元宪宗八年(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忽必烈初以足疾家居休养,后因负责东路的诸王塔察儿进攻襄、郢地区无功受谴,蒙哥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忽必烈在开平东北行祭旗礼,正式出兵南下攻宋。元宪宗九年(1259年)初,蒙哥汗在合州钓鱼城下攻势受阻。[11]而忽必烈率军抵达汝南,继续向南宋进发,并派命杨惟中、郝经宣抚江淮。之后,他统领中路军渡过淮河,攻入南宋境内。[75]目录播报百科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