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官话,书体话,白话(3/4)
赵佳谊一人打马在前,身后是郭小强四人。
五人一边走,一边闲聊。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音。”
国朝立国已达八百余年,各种庞杂的乡话便有上万种。
大体能分为主要几大语言体系,即河东语,河北语,河南语,荆湖语,关陇语,吴越语,剑南语,岭南语等等。
这么长的时间,朝廷则是一直在普及官话。
所以府州之中大多如此,唯有乡间依旧是乡语。
但是大多数乡中人不识字,使中原官话的推行难度极高。
朝廷和地方之间,大体分为官话,书体话和白话。
官话即为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官文交流,官场语言简洁而通用,用词古朴典雅等等。
书体话则为书籍用语,即郭小强看的所有功法皆是这种文字。
用词精准且严谨,读起来畅通无比,毫无拖沓臃肿之意。
白话则为平时人们交流,用词通俗易懂,简单直接,容易理解通达。
赵佳谊一边策马一边侃侃而谈,除了郭小强一人听的有滋有味。
其他人则是听的不想在听了,暗自吐槽起来。
郭小强从小生在乡下,哪里听过这么多新鲜事情。
也是从赵佳谊口中第一次知晓这个国家名字叫:“大商!”
一开始村中之人对朝廷的称呼都是:“天上庙”或者“大官家”,似乎是比州太爷还要不知大多少的东西。
“这圣人如此富有,一定拿的是金锄头种地的吧!”村中之人茶余饭后之间,皆是这样说道。
之前郭小强第一次看到那张大商地图之时,便是被震撼的无以复加。
像树掌州这样大的州,居然有三千多个。
这些消息将他从小树立起来的三观碾压的粉碎不堪,自己终究是困于家中太久了。
赵佳谊回头便是见到四人之中,唯有郭小强在不断地倾听,便是感激不已。
也不是他说的有多好,单纯是郭小强就是一个土老帽,眼界真的压住了。
五人时快时慢,竟是不到半日便到达这树掌州城。
秦淮向北奔去,吴松远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