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信访难题,以心破局(2/4)
,合同到期后土地也没能及时归还。
掌握这些关键信息后,苏然知道,档案里的信息还不够全面,他还需要更多一手资料。通过多方打听,他得知当年负责土地流转的主要是两位村干部,王伯和赵叔,如今都已退休在家。
苏然先去拜访了王伯。王伯住在村子东边一座宁静的小院里,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苏然说明来意后,王伯陷入回忆:“唉,当年为了引进那个厂子,可费了不少心思。本想着能带动村里发展,谁知道后来出了这档子事。当时签合同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挺正规的,没想到企业经营会出问题。”苏然认真听着,不时提问,详细记录下王伯回忆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当年谈判的一些关键对话、对企业的预期以及后续租金拖欠后的处理情况。
从王伯家出来,苏然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赵叔家。赵叔身体不太好,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苏然礼貌地打过招呼,耐心询问当年的情况。赵叔叹了口气说:“当时我们也一直在协调,找企业沟通,可他们困难重重,我们也没办法。后来时间一长,大家都有些力不从心了。”赵叔还提到,当时村里为了安抚村民,也做过一些努力,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努力渐渐没了下文。
走访完两位退休干部,苏然还不满足。他又通过老人们的回忆,联系到了当年参与土地测量和合同签订见证的一位村民——张大爷。张大爷虽然年事已高,但记忆力很好。在张大爷家昏暗的堂屋里,张大爷指着墙上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说:“看,这就是当年签合同的时候,大家都满怀希望,没想到……”张大爷详细讲述了土地测量的过程,以及村民们当时的想法和态度,这让苏然对整个事件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经过多日奔波,苏然终于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开始制定解决方案。他提出调解方案:镇政府出面帮企业协调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企业拿到贷款后立即支付拖欠刘大爷的租金并归还土地;村里为感谢刘大爷,为他提供免费农业技术培训、优先享受扶贫政策等福利。
当苏然把方案告诉刘大爷时,刘大爷态度有所缓和,但仍心存疑虑:“你说的这些能做到吗?我凭啥相信你?”苏然目光坚定地看着刘大爷:“刘大爷,我向您保证,我说到做到。要是做不到,您随时来找我。”为让刘大爷放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