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敲定合作(2/3)
议室的氛围明显缓和了许多。周亦云再次站到众人面前,沉稳地阐述方案,何应青坐在台下,神色平静,虽未完全认同方案中的每一处细节,但也不再像上次那样激烈反对,只是偶尔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会议在平静有序的氛围中进行,众人围绕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随着交流的深入,原本存在的分歧的地方逐渐缩小,众人的共识一点点达成,最终,在司令的拍板下,这份方案达成了一致性,会议室里,以前压抑的气氛已经没有了,与会众人脸上都浮现出如释重负的神情。
德国方面对于周亦云和马克斯鲍尔的协议很是愉快的通过了,只是对于派谁到华夏来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明眼人都看到出来,现在去华夏以后回来百分百的会升职,最主要的一点在与现在的德意志国军人的数量太多,不是所有人可以在军队任职,大部分在警察部队,而前往华夏可以正大光明的训练军队和进行组织架构,没有一点坏处,德意志国家的军队打成了一锅粥,马克斯鲍尔,成为了赢家。
此外,德意志国还想让部分科研人员借着帮助华夏改造武器进行仿制的机会和帮助华夏改进,建设新工厂的方式,在华夏建立部分工厂进行武器的研发工作,周亦云知道德意志会进行自己的研究但是现如今的国际局势,只有德意志最容易获得德意志国的工业成果,等小胡子上台之后,在提工厂计划几乎没了可能,周亦云不怕德意志脑研究,只怕他们不尽心,和德意志国的所有成果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军政部那群蛀虫强,毕竟他们是可以干出在抗日时期,让钢铁厂倒闭的事情。
第二次会议见面之时,经济方面很快的谈妥了下来,双方围绕最多的还是军事合作上面,虽然有周亦云和马克斯鲍尔的协议但是双方都在尽最大的努力给自己的国家争取利益,不知道过了多久,在座位上的周亦云正在对和德国进行合作的项目进行思,并且已经计划好了一定要人去看看何应青转让的兵工厂,周亦云对于这帮人是一点信任没有。
这时,赫尔伯特冯博尔希的声音清晰地传了过来:“周,马克斯鲍尔少将对你推崇备至,他把你在黄埔留下的装甲教材传回德国后,在我国军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大家都对你的专业见解和创新理念钦佩不已,柏林军事学校作为德国军事教育的摇篮,热切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