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事情败露(1/3)
崔烈亲眼看着爱子被杀,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看崔烈拄着拐杖还颤颤巍巍的样子,想必这件事情对这位老人家的打击非常大,难怪这一副失了魂的样子。
董瑜也跟着叹息一声,言道:“崔公节哀,州平在天有灵,也希望崔公能够安度余生,而不是日夜活在痛苦之中……”
崔烈这个时候已经回魂了,他开口解释道:“公子记错了,老夫痛失的是长子钧,字元平。”
董瑜闻言一愣,死的不是崔州平?
他想起后世曾经看过的三国志与后汉书,好像是有这么一些记载。
史书上有关于崔烈儿子的记载,一个是崔均、另一个是崔钧。
当时他好奇之下也查询过相关的史料,根据后世之人的推断。
均、钧二字古代似乎是通用,所以有史学家推断,二者其实是一人。
但董瑜记得自己看过“崔氏谱”,里面有言,州平为钧之弟。
还有一本书也有相关记载,“九州春秋”中也有注明,钧字元平。
所以这么结合来看,均与钧可以通用,但一个人总不会有两个字吧。
这么来看,不同年代的史学家所书,也不一定是真的历史啊!
总而言之,现在的情况是,崔烈死的是长子崔均崔元平,而非幼子崔钧崔州平。
这么想来也是,现在诸葛亮才多大,如果崔州平都已经可以上朝了,那二者得差个十几二十岁吧,这怎么做至交好友。
想到这里,董瑜理所当然的道:“崔公还有幼子需要照顾,更该保养好身体才是,相信等幼子长成,也能继承崔公之志。”
崔烈眨巴了一下眼睛,实在不明白眼前这个少年郎想要表达什么。
但他还是解释道:“幼子州平早些年便已追随本初,如今应是在河北。”
这下换成董瑜吃惊了,他忍不住问道:“令公子多大?”
这么问其实是有些无理的,但崔烈没有心情与董瑜闲扯,便回答道:“如今已是二十有二了。”
董瑜心中暗道一声“好家伙”,这老头看着也得七十了吧,那不得年近五旬才有的崔州平?
不过董瑜马上就释然了,他那便宜老爹不也是年近五旬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