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上任(3)(1/3)
看到徐勃望着窗外若有所思,刘勇进用手指轻轻敲了敲车窗玻璃,笑着说:“徐老弟,到陆东县这条路,这么多年过去。”
“修来修去,虽说车道拓宽了,可路面却越来越糟,坑坑洼洼的。”
这个话,徐勃不好接。他今天是来上任的,自从进入陆东县县界,徐勃就不是“客人”了。
随着身份的转变,徐勃作为陆东县的“领头人”,一言一行都得代表这片土地,说话的立场容不得半点偏差。
刘勇进看似随意的评价,实则暗藏深意。
两世为人,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徐勃,怎会不明白这背后的试探?
即使刘勇进说的是实情,可说话的立场与时机大有讲究,这话刘勇进能说,徐勃却不能随意附和。
老话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若此刻刚一上任就随声附和“外人”对陆东县的诟病,不仅此刻在刘勇进面前显得没有担当。
一旦传出去,还会被陆东县的官员抵触。
虽然刘勇进不见得会搬弄是非,但是车内还有刘勇进的秘书跟司机…
多一副耳朵听到,就少了一道保密。
在这错综复杂的官场生态中,无疑是一种极其不成熟的表现。
再者,刘勇进这番话,明显是话里有话。
作为曾经的市委组织部部长,刘勇进显然不是以交通局局长的专业视角来点评这条道路。
他的话,实则是指陆东县多年来频繁更迭的领导班子。
路修来修去却越来越烂只是引子,真正要说的是陆东县委县政府主官换了一茬又一茬,却始终没能根治发展顽疾。
这既是对陆东现状的隐晦批判,更是对徐勃这个新任“当家人”的一番无声试探……
……
徐勃收起思绪,转头看向刘勇进,语气诚恳地说道:“谢谢刘书记关心着陆东县,您指出的问题我们一定重视。”
“陆东作为农业大县,财政收入有限,底子薄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缺口确实很大。”
“鉴于陆东县的实际情况跟发展需要,还恳请市委市政府在涉及民生工程的政策扶持、资金倾斜上,多给陆东些机会。”
“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